APP下载

小学教师专业情意养成策略

2017-04-26于庆欣于庆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2期

于庆欣+于庆玲

摘 要:在终身学习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但在笔者任教过程中,发现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总是存在如:情意教育和知识教学是相互矛盾、相互影响,情意教育措施乏力的不良表现,借以本文笔者来描述对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的相关见解,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是指教师要在个人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情意”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难以较精确地界定。情意就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都属于情意领域;主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小学新课程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与学生的情意领域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向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教师对于这一目标的制定往往具体而明确。

一、情意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亦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通常也会投入较多精力去设计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得“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情意领域(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会让教师感到虚无飘渺,无从着手,因而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意教育认识模糊

一些教师对情意教育目标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或爱国主义的层面。他们不了解新课程所赋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什么新的内涵。也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进行情意教育会对知识学习产生巨大的隐形促进作用,而是片面地认为进行情意教育和知识教学是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的,他们担心在课堂中进行情意教育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

2.情意教育目标虚化

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直接将“课程总体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在目标表达上也常用如“培养……观点”、“树立……精神”、“进行……教育”等一些笼统、抽象的语句,既缺乏对情感的科学认识,又缺乏目标形成的水平层次及实践操作的具体方法,使情意教育成为一种空泛的说教。目标过大过虚,操作性差。情意教育内容随意,情感因素大都隐藏在教学内容之中,缺乏显性的体现,需要教师主动地去发掘和提炼。同一教学内容,其蕴涵的情意内涵究竟是什么,每位教师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理解,这就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与教师个人的专业修养及钻研程度密不可分,常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3.情意教育措施乏力

也有的教师对贯穿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情意教育目标,缺乏在课堂教学方式或内容上的研究与设计。在教学中任由认知技能的培养和情意教育成双线平行发展,当从事认知技能教学时,很少留意相关的情意教育;而当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却又游离于认知技能之外。本應相互联系的教学目标,被人为地加以孤立和分割,使教育功能大为降低。穿鞋戴帽、贴标签式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教师在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刻意教导学生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让人明显感觉到牵强附会,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如何摆脱教师专业情意领域误区

1.教师专业理想方面

教师专业情意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说的主要是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专业理想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对教师职业社会定位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同时还要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理想以及乐业敬业意识。此外,教师对其职业价值的积极追求和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精神也需要教师的勤业与精业。

2.教师专业情意方面

教师专业情意其次表现在教师的专业情操,它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包括教师对职业规则的信奉和职业规范的遵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知识传授的道德性,以科学、准确的科学知识和例证等发展学生的身心,使学生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人格发展的道德性,即以公正、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身正而正身。思想品德教育的道德性,即以道德的方式方法实施道德的教育。

3.教师专业性方面

教师专业情意还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性向上。它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教师的专业性向应该具有如下特征:有见识;有奉献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刻板教条、清规戒律,勇于实验与创新;在人际关系中,耿直、坦率、幽默、诙谐。

4.教师专业理想方面

教师专业情意最终表现在教师的专业自我上,它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情意领域,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的专业自我情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有效地作为独特的个性“自我”来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论教师专业情意及其培养[J]. 王淑芬. 江苏教育研究. 2010(34).

[2]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 文雪. 当代教育科学. 2010(09) .

[3]教师的专业情意[J]. 陶西平. 中小学管理. 2007(07) .

作者简介:于庆欣(1976-11-4),女, 毕业院校:延边大学,专业:教育管理,学历:研究生,单位:延吉市延河小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于庆玲(1978-10-25),性别:女,毕业院校:吉林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历:大学,单位:延吉市进学小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