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弹情”

2017-04-26郭瑾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曲式乐谱演奏者

郭瑾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2-02

前不久,我观摩了一场国际性的钢琴比赛,一位英国教授在听完一名中国选手演奏的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后,对我说:“中国学生有魔术般的手指,但我听不懂……”听后我不禁愕然。是啊,如果音乐失去了情感,演奏者无法与听众沟通,那么他弹出来的只不过是乏味的、毫无生机的声音罢了。音乐中的“情”就像人的“情感”一样,没有情感的人不是完整的人,同样,没有情感的音乐又怎会让人听懂呢?

那如何在钢琴演奏中做到“弹情”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正确的读谱和扎实的基本功

正确的读谱和扎实的基本功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正确的读谱

音乐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存在的,作曲家通过乐谱来表达思想感情、创造和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内心世界。乐谱是演奏者根据作曲家的思想和意图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是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的共同媒介,也是音乐情感正确表达的保证。所以,一个演奏者想要把作曲家的情感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奏中都表现出来,就必须仔细、认真地读谱、练谱。乐谱中的音符、指法、节奏节拍、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等都非常重要。每一个演奏细节都不能忽视。演奏者常常在音符的演奏方面没有问题,但容易忽视乐谱中的音乐术语、表情术语,恰恰这些就是钢琴演奏的动情之处。p、f、crese、lento等等,往往会给你明确的提示,会让你的演奏更贴近作曲家的创作情感,使自己的演奏更具有感染力。

2.扎实的基本功

钢琴演奏者不像演唱者那样直接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抒情达意,而是通过自己的手指触键的力度、速度等方式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奏者要想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手指表达出来,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奏者的手指触键时,力度的运用一定要恰当。在表达一种辉煌或振奋人心的情感时,力度的运用就要重一些,使听众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这种激动的情绪;而在幽静、沉思如梦幻般的情境中,演奏者在力度方面就要运用得轻一些。但只是轻,还是要弹奏清楚,让人能清楚地听到每一个音,这就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其实, “轻”很容易做出来,但“轻而清楚”恐怕就比较难了。模糊的音乐是不完整的表达,也就更不能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了。

二、深入的理解作品

要想演奏好一部作品,演奏者除了要正确的读谱和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深入地理解作品、分析作品。演奏者不仅要对一部作品的作者、作曲风格、作品背景有所了解,还要分析和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内在逻辑,做到这些,演奏者才可能会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理性的认识和更清楚地情感表达。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钢琴演奏者对作者的了解、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其在演奏中音乐的情感表达有特别重要的帮助,因为时代造就英杰,每个作曲家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性情、思想都是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比如,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该曲作于1844年夏天,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正值华沙起义后肖邦流亡巴黎时期,作曲家把对祖国沦亡的极度悲痛、对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倾入作品中,音乐成为表现其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再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告别》,演奏者在弹奏这首曲子之前,就应该了解这首作品是在作曲家的祖国沦陷后,他的好友、他最大的支持者鲁道夫大公爵到国外避难一年后又重逢的背景下创作的。了解了这个创作背景,演奏者就可能把作品中的从悲痛到激动、从孤独到兴奋的情感表现出来,就会为自己的演奏增光添彩了。

2.了解作品的风格

要正确地理解一部作品,还要具体地分析这部作品的风格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当然,分析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作品的风格有些差异,而差异又很微妙,这分析和演奏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比如同时悲剧风格的作品,有的可能是悲中有喜,有的则可能是悲上加悲。”

在当今的一些钢琴比赛中,“一方面比的是技艺,但更重要的是比技艺之外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对作品的理解力。”理解好作品风格上的微妙的差异,就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好,这样,演奏者可以在情感的表达上做到恰如其分,就可以征服评委和听众。大的差异把握好,小的细节处理好,他弹出来的“情”才更打动人心。

3.分析曲式结构

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会归纳它的框架结构,总结它的中心思想,以便更深地理解这篇文章。钢琴演奏亦是如此。钢琴演奏者在拿到一个作品时,要通过细心、正确的读谱,来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这便是曲式分析。通过对作品的曲式分析,演奏者可以了解到作品中的各种和声织体的变化和内在的逻辑,可以了解到作品的调式、调性,可以了解到作品中句子和段落的划分,了解作品中“起承转合”这样的演奏逻辑,便更能使自己游刃有余地驾驭作品。如作曲者苔克拉·巴达切夫斯卡所作的《少女的祈祷》,曲式为变奏曲式。引子以倚音八度的下行音阶为主,使人感觉到似乎是教堂的钟声打破了早晨的寂静,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右手八度琶音奏出三连音为主的优美主题,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少女在听到教堂的钟声后,内心展开的无限遐想。再次交替出现的变奏,每一次都会有明确的思想,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了解了这些曲式结构,再来深度演奏乐曲,挖掘内心的情感世界就变得感同身受,容易理解了。

三、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把无声的乐谱变成有情感的、有生命力的运动,把無声的音符变成运动的音响,把无声的作品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一个再度创作的过程。

1.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大脑对事物产生一种虚幻的影响,可以加深对一种事物的理解。在钢琴演奏中,想象力是演奏者的情感来源,恰当的想象力可以使演奏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使其弹出来的情感更加丰富,弹出来的东西更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演奏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第三乐章《重逢》的时候,通过演奏者对《重逢》的创作背景的了解,就可以在引子部分想象到两个分居两地,长时间没见面的老朋友即将见面时的那种急速的步伐,焦急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表情。再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四季》中的《十一月——在马车上》,在尾声部分,音符的时值变得越来越长,音响效果越来越微弱,演奏者就可以想象到马车已然渐渐远去,铃铛声渐渐变小的画面。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情感表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2.鲜明的个性

同样的作品,演奏者在情感表达方面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弹出来的情感有新意,才能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听一些著名钢琴家的演奏,并试图去模仿,这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一种进阶的途径,但是如果只是鹦鹉学舌,没有在演奏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意识和创作热情的话,那么他表现的东西必定是邯郸学步,止步不前。

每个作品都是“自在之物”,演奏者除了按照作曲家的意图来演奏之外,还应巧妙地加入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在弹“情”时,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在符合原作内容的基础之上,使音乐作品放射出异样的光芒、精湛的演绎。

每个作品情感的表达除了以上应注意的之外,还要学会用心灵去歌唱,用心去感受作品。演奏者的心中要有“歌”,自己要真正地感觉到所弹的音乐是富有歌唱性的音乐,要像歌唱那般,有呼吸、有语气,给音乐灌情,以情感人。

猜你喜欢

曲式乐谱演奏者
乐谱:放飞梦想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因密码乐谱
基因密码乐谱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