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2017-04-26曹志香
曹志香
【摘要】什么是课堂的高效?换言之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而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愉悦课堂氛围,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准备,其次要精心梳理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切实可行的策略,把良好的行为方式、方法态度,转化成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培养 学习 习惯 提高 效率
【中图分類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57-01
在新课程理念的导引下,教育人深耕细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成功构建了许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模式等,把课堂教学的改革引向了更深、更广的层面。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使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在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对学生学习效率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因素。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以及思维方式等等。这里,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主要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和认识。
什么是课堂的高效?换言之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而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开始读书,有的学生才把书从书包里掏出;教师让学生勾画重点的词、句,学生才从文具盒里掏笔……这样的学习现状,其学习的效率又从何谈起呢?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由此可窥一斑。
一、首先,营造愉悦课堂氛围,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准备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知道,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反之,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以“躲、怕、拖”的心理状态面对课堂,以“坐、等、靠”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任务。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愿意上课,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一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对好学生,让他们思考和研讨“鲁迅先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他们攻坚克难的斗志;对学困生,让他们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完成一些相对简单、力所能及的任务,减轻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压力。
二是增强教学行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会采用风格迥异的教学方式,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穷人》是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教师示范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学生对桑娜的个性特点体会深刻。
三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的凝聚力。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润滑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选择,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独特性,给其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再学习、再考虑的机会,才有可能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节课的学习,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才会有成效。
二、其次,精心梳理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可见,预习习惯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教学内容、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课堂上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没有课前预习就上课,对于自己的困惑以及课后的问题不了解,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学生始终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之,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状态、参与程度和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预习是一堂课的前奏,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预习任务的设定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来谋划。
第一个主题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设计预习任务时,我会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预习问题,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问题。通过主题引领,模仿训练,逐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和质量,反复训练,巩固习惯,提升能力。
第二个主题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思考方式和习惯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通过列举人人熟悉的张思的事情,引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任务这一载体,最终实现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的完美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第三个主题学生查阅资料习惯的培养。同样的预习任务,有的同学完成质量好,有的同学则敷衍塞责,胡乱应付一下。因此,每次预习我都会设计“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意思”等诸如此类的预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促其形成习惯。
总之,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虽然受到教师教授方式的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开展研究,以切实可行的策略,把良好的行为方式、方法态度,转化成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世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2(33) .
[2] 邱晓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2年(08).
[3] 晏彦.怎样上好语文课[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