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再思考
2017-04-26厉显畈
厉显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 浙江磐安 322300)
摘 要: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应从“环境、制度、课程、情感、活动、特色”等六个方面,通过注重“三适、三突、三课、三情、三性、三特”,做好“化”字文章,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 建设策略
一流的学校需要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缺少了校园文化这个内涵,学校便没有了“底气”。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博士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受之启发,就以“化”为关键词谈点学校文化建设再思考,以求同行批评指正。
一、显化于境,环境布置再活化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布置要显示和体现学校文化,要让每一处建筑都有文化的内涵,要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校园环境布置要学习借鉴它校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应该做到“三适”。
一要适校。要充分考虑学校自己的核心文化,学校位置、校园占地、空间布置、建筑风格等因素,还要考虑学段,同样的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布置的方式应不一样,如小学的校园环境布置对初高中学校就不一定适宜。环境布置既要显现学校文化,又要大气、美观,精美雅致,要与整个校园构成一个整体和谐的画面。
二要适时。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气息和特色,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如当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等,还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发展时段,文化建设所处的阶段,与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特别是布局调整或整体搬迁的尤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要适量。环境布置的量要适当,力求做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要防止两个极端,过于简洁和过多过滥,过多布置就容易产生凌乱和压抑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校园面积不大的学校,要让每一堵墙壁说话,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理念,而不能片面理解,真把每一墙都布置上内容。
二、固化于制,制度建设再优化
学校文化是通过制度才能固化为某种文化形态的一个过程,它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制度文化建设要做到“三突”。
一要突出顶层设计。首先,要认真调研、反复认证制定好学校的章程,对此,可能有不同认识,我个人认为这很重要。其次,就是落实好一训三风,这是学习文化的灵魂。再次,修订学校具体规章制度,最好编印成《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
二要突出机制导向。在机制构建上,要凸显文化导向。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好各项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南京栖霞的组织机制、智库机制、导向机制和评估机制四大机制;湖州第四中学教育集团运用“学校管理引领团队文化”,通过完善和谐评价机制,优化备课组、班级团队和教师个人的评价机制,让团队文化更活。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三要突出关注细节。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季锋校长在作《教育是每个细节的事情》的报告中,把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国外美国、日本、英国作了比较,国外中小学生守则的亮点就非常具体明了,还有美国孩子10岁前应该做的32件事情,英国12岁前孩子要做的50件事情等,都说明了教育必须关注细节,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先成人后成才。因此,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中,一定要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细化制度,特别是有关学生的制度更加需要细化、具体化,如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常规等。
三、教化于课,课程改革再深化
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来渗透和落实学校文化,这是文化建设的必然。学校必须进一步在“三课”上深化改革,下真功夫。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要像湖州中学、义乌中学、上海理工附小等学校一样。建立“分层分类、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赋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课程群组,实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驾齐驱,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交叉渗透,显性课程和隱性课程有机统一。
二是深化课组(学科)教学。开展学科文化建设,夯实学校发展根基。学科文化建设可以落实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体现新课程学科建设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于时代精神的价值。学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学科课程建设(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学科的多元化选修课程建设)、学科队伍的建设、学科制度的建设、学科资源的建设、学科项目的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是活化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轻负高质,绿色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等,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益。
四、融化于情,情商教育再催化
文化的内核是精神,而精神的内核是情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这种融于文化的情感,往往能把师生的热情激发起来,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学校是个大家庭,只有“融化于情”的学校文化才能使每个人的心中浸润开来,最关键是激发“三情”。
一要激发工作之情。这种融化于情的文化的力量的激发有以下路向。一是激发教师明确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二是凝聚学校团队的战斗力,三是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和面貌。崇高的学校目标,是点燃教师工作激情的催化剂。校长要充分了解新时期教师的需要,确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教师成长发展体系,要厘清学校的使命、愿景或核心价值,帮助教师找出他们的价值观与学校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用情绪管理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发掘教师的正面情绪。
二要激发爱生之情。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子女,可是子女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有爱生之心,关键是如何体现在言行上,落实到在教学中,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爱心去教化他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达到以情激情,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要激发乐学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千方百计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内化于心,校园活动再强化
学校文化建设,其落脚点与生长点就是学校每位教师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自觉,要想使学校文化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在的活动是达成这种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此,要把握“三性”,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并且长期坚持,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是形式多样性。校长要解放思想,不要怕开展活动影响质量和升学率,在保证正常教学前提下,尽可能多开展活动。教师层面可开展教师论坛、读书分享、教学比赛、教学沙龙等多形式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去咖啡馆茶室开展活动。学生层面开展系统化校园实践活动,如湖州中学学校层面的五大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学生层面的各种社团组织和活动(义务家教、科技服务、志愿服务队),各类讲座(校友、专家、高校、学生)等。
二是参与全员性。无论开展哪些活动,最要紧的是师生全员参与,不要局限在部分后进或优秀师生,不要认为优秀学生参加这样那样活动是不务正业,不仅要为学校的升学率考虑,更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比如湖州中学的节日社团全员参与,既要一校一品,更要生生有爱好、生生有项目、生生有特长,不拉下一位学生。
三是组织自主性。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一定要尽可能发挥教师和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招标制、轮流制等办法,把活动的组织权交给老师和学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实施,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收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六、外化于行,特色形成再孵化
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样法”,学校师生的言行就是学校文化的外在呈现。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最终应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为模式,包括学校整体办学运行模式和师生行为模式,让每个师生都深深地烙上鲜明的校园文化烙印。为此,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孵化,力求逐步形成“三特”。
一学校有理论有特色。学校层面要紧扣校训、校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目标,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校整体办学运行模式,既有理论又有特色。哪怕是像高考集中营一样有争议的学校,至少是有鲜明个性特色,而且也是不易复制模仿的。
二教师有思想有特点。教师层面以教风、课堂教学、职业道德养成等為重点,让每个教职工都深深地烙上鲜明的校园文化烙印,既有思想又有特点。可以开展争做有文化的XX教师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拥有快乐的心、健康的身、积极的行。如我校提出的“五五”教师文化建设,围绕使每个教师拥有正确的理念、阳光的心态、恰当的目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通过在心、身、行三个层面去做好五项修炼(真心快乐、恒心锻炼、用心育人、耐心教书、潜心研究)。
三学生有理想有特长。学生层面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以学风建设、学生守则、行为习惯养成等为重点,重点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处事习惯等,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待人处事行为模式,既有理想又有特长。使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某某学校的学生。
只有将文化融于广大师生的言行,这样的文化才有其恒久、非凡的动力,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只有将文化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可能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和团队。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通过于境、于制、于课、于情、于心、于行等多种途径去落实,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文化建设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