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7-04-26梅少粉代亚男
梅少粉+代亚男
摘要: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大学生专业知识获取程度的重要反映,是大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素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教师和学校。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有效性出勤率
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从学生、教师、学校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如下:
一、学生自身
(一)不同性别
性别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有三:第一,女生性格乖巧,逃课次数较少;男生性格叛逆,逃课次数较多。第二,女生的知识取向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多表现为能力取向。[1]大学课堂主要教授的是知识性的内容,所以男生的积极性较低。第三,女生意识到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于男生,尤其在就业方面。所以只能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为以后工作增加筹码。[2]
(二)不同生源地
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学习的适应性上存在较大差异[3]。农村和城市不同的家庭环境状况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城乡教育的差异使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关注的点不同。首先,农村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会认真学习知识,是“一考定终生”的理念;城市学生注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农村学生承担的负担更重,相对懂事,理解人。城市学生压力较小,比较崇尚自由。
(三)不同性格
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即是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态度,反映在日常行动中。[4]
在校大学生的性格主要有三种。第一,功利型:为了给就业增加筹码,奔波于各种培训班,成为“本本族”,放弃在他们眼中并不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二,堕落型:自身意志力不强,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各种娱乐消遣活动,并容易受身边同学的影响;第三,从众型:受身边人的影响,担心自己一直坚持不缺勤会受人嘲笑,不敢坚持自己想法,好像标新立异的性格更易令人羡慕[5]。
二、高校教师因素
(一)教师年龄与职称
据调查,教师年龄与同学出勤率的关系如下:30岁以下出勤率为64.1%,30-45岁出勤率为82.6%,45-55岁为67.5%,50岁以上55.3%。职称是另一个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因素。然而,出勤率与教师的职称高低并不是同向运动的关系。讲师和副教授的出勤率分别为71.2%和77.9%,教授的出勤率只有68.6%。讲师和副教授的出勤率较高,而教授的出勤率相对较低。
(二)所授课程类别
大学的课程主要有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在整个学期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习难度也较大。公共课主要针对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道德品质,一般难度较小,教师的要求也低得多。所以流传着“选修课必翘,必修课选翘”的口号。一般来说,专业课的缺勤人数少,非专业课的缺勤人数较多,相应专业课的课堂学习有效性较高,非专业课的课堂学习有效性较高。
(三)教师个人魅力
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师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是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魅力指教师的性格气质、品质、个人道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教师自身的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了强烈的外在示范和内在感染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求知欲望。
三、学校相关规定制度
(一)考勤制度欠缺
高校的学生考勤制度是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面。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关于缺勤的惩罚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的功利性和一些具体规定的欠缺,为学生投机取巧,蒙混过关提供了机会,学生的缺勤率并没有因此而减少。[6]
对缺勤现象的制度性限制,是降低缺勤率,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期末重修门槛低
高校由于担心过高的退学率和过低的毕业率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以降低重修门槛来增加毕业通过率。雖然在学生手册上对学生重修也制定了相关规定,但流于形式。此外高校为了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照顾,制定了低于普通学生数十分的及格线,为部分学生缺勤提供“保护伞”。
(三)课堂参与制度欠缺
目前高校没有明确的课堂参与机制和管理规定。考勤制度只是相对保证学生出勤状况,却忽视了另一重要现象———“隐形逃课”。[7]虽然大部分同学为了应付点名按时上课,但是不少同学上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们变成了“低头族”,缺乏与老师的互动,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低。
(四)考试制度不完善
考试制度不合理是又一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笔试或论文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以上课时学生做的笔记为主,考试时也划定范围。这造成了考试前“临时突击”的状况。尤其在文科专业中,不去上课的同学临考前借鉴认真听课的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背一背就过关了。甚至有的临时突击的要比每节课都认真听课的同学成绩好。
由是,完善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方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彭文波,《高新技术专业大学生学习状况、发展目标及印象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5年01期.
[2]李凤杰,《大学生学习动机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J],2007年第9期.
[3]袁洁婷,《生源地差异对大学生英语成绩影响的定量分析》,《才智》[J],2015年01期.
[4]王玮,《大学生多元性格特征及引导机制》,《教育现代化》[J],2015年10月.
[5]杨崇园,《关于在校大学生出勤率问题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D],2006年12月.
[6]廖满媛,《大学生缺勤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报》[J],2013年第19期.
[7]王晓阳,《我国当代大学生上课出勤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才智》[J],2014年8月.
作者简介
梅少粉(1985.01-),女,山东人,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讲师;代亚男(1996.06-),女,山东人,天津科技大学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