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7-04-26罗明江宇
罗明+江宇
摘 要: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借鉴现有的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适合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对西藏2006—2013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西藏科技创新能力的障碍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西藏 科技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27-02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1年作了《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 该文拟建立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新疆、宁夏、青海等落后地区建立指标体系),对西藏特别是近几年来科技创新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为参照物),力图发现西藏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不足(跟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自治区科技厅、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1.1 评价方法概述
国内学者郑雨苹等[1]应用因子分析法和AHP方法,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符合福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一级指标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
蒋兴华[2]以佛山市为数据样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以上的概述,根据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特点,该文将结合郑雨苹、蒋兴华两位学者的方法,建立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西藏的数据而建立,要选择哪些指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5个)。一级指标及其权重[知识创造能力(L1)0.2332、知识流动能力(L2)0.202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L3)0.1912、科技创新环境(L4)0.1637、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L5)0.2098],二级指标及权重[研发投入(M1)0.3512、知识产权(M2)0.3584、科研成果和论文(M3)0.2904、区内技术成果转让(M4)0.3211、国内知识交流(M5)0.3358、科技合作(M6)0.3431、企业研究开发投入(M7)0.2573、制造设计与生产能力(M8)0.4718、新产品创新能力(M9)0.2709、服务环境(M10)0.4219、金融环境(M11)0.2427、创业水平(M12)0.3354、宏观经济(M13)0.3061、产业结构化水平(M14)0.2974、就业水平与居民收入(M15)0.3965]。
2 西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应用级差标准化处理办法来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指标相对应的标准化数值,然后结合各指标权重系数,由下至上逐级加权计算出评价值并与评价等级对应汇总,得到反映2006——2013年西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等级与结果(如表1)。
从整体上来看,西藏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包括:知识创造能力较低,知识流动能力较差,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不够,科技创新环境方面欠佳,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较低。
3 提高西藏自治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相关对策
(1)优化自治区科技创新环境。自治区政府特别是科技厅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科技创新科研经费加大投入),引进企业资金和国外资金,为自治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政策的扶持),提高企业创新活力,加速全区大中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不能停留于科技技术进步,而科技产品数量为零的状况)。
(2)增加科技创新多渠道投入。引进内地高新技术和适用西藏技术改造来提高传统产业(比如,拉薩市净土产业引进高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转化)的步伐,并且重点拉长产业链等项目。特别要加快西藏高原产品专利商标申请的步伐,保护西藏特有知识产权,实施高原产品(全国特殊产品)技术战略标准,并加快建设工业信息化、科技化的创新体系。
(3)提高科技创新产出(“产—学—研”效益)。设立“产—学—研”创新专项资金(政府和企业组织提供资金,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用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活动(定期的举行年会)、“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全区企事业单位、6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国内高校企业合作,组建适合西藏高端技术创新平台。
(4)提高科技创新经济效益。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西藏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的核心环节,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推进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科技创新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雨苹,张良强,郑建锋.福建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59-64.
[2] 蒋兴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