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

2017-04-26徐洪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稻

徐洪德

摘 要:我国是水稻种植最为主要的国家之一,水稻作为中国南方地区以及部分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现今不同行距水稻的现状,结合水稻生产的现实情况,分析不同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机插株行距;水稻;生长产量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和总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是,其现代化程度不高、集约化发展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的绊脚石之一。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的转移,导致水稻种植的人力成本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利用机械化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刻不容缓。

一、不同行距栽插水稻现状

现今,众多农业企业与推广部门都将小行距插秧机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最为常见的行距有23.3cm、24cm以及25cm等。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将30cm的机插株行距与25cm的机插株行距水稻进行实验对比后发现,25cm的机插株行距的水稻产量稍高于30cm的机插株行距的水稻产量,部分学者通过对不同栽插行距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缩小机插株行距与加大栽插的密度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单位面积的麦穗数量,增加结实率,从而提升水稻产量。此外,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我国北部地区的水稻不同机插株行距对产量的影响表明,26.4cm的机插株行距在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又是在对大穗型稻种上影响更为显著。

二、不同行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不同机插行距对栽插质量的影响

不同机插行距对栽插质量的影响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首先,在行距相同而株距不同的情况下,基本苗会随着株距的不断降低而逐渐增加。其次,在株距相同而行距不同的情况下,设定30cm行距的基本苗的栽插质量要优于设定30cm行距的基本苗的栽插质量。在次,在株距与行距设定相对一样的情况下,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与设定的密度呈负相关,即密度设定较低时,合格率就增大,反之,密度设定越高,那么合格率就会减小。最后,在株距为14cm的最大值情况下,单株的平均株数则不受行距的影响,在任何行距下株数的数量都是最高,但是,当株距在12cm的时候,任何行距的倒翻率是最低数值。

当株距相同时,水稻栽插作业的质量对行株距的不同设定要求较小。以25cm的行距插秧机与30cm的行距插秧机的实施效果来看,栽插穴株数的范围在3.5至4.5之间,插秧的深度合格率为92%,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94%,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插秧机的插秧质量受行距的变化影响不大,由此可见,插秧机可以随着行距的变化继续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

2.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配置总叶龄与栽插不一样行距的水稻整体上可维持一致状态,30cm的行距设定在出叶速度上要稍微慢于25cm的行距设定。此外,不同阶段的出叶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分蘖的鼎盛阶段,大约24天时间就能达到峰值。在拔节前期,30cm设定行距的出叶速度要慢于25cm的设定行距,但在生育期25cm的设定行距与30cm的设定行距的到达时间基本保持相同进度。

除此之外,水稻的后期倒伏问题与不同的行距设定有很大的关系。设定30cm行距的后期倒伏率与倒伏程度要轻于25cm的设定行距,在行距相同的情况下的水稻,株距与倒伏程度呈负相关,即株距越大,倒伏程度越轻。

3.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如果栽插的株距相同,设定行距30cm的水稻产量要稍微低于25cm的行距设定,而设定行距为25cm的结实率与穗粒数要明显低于设定行距30cm处理,而亩穗数与产量则都稍高于30cm的设定行距。在特定的情况下,栽插密度与同种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栽插密度上升时,水稻产量与亩穗数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水稻的千粒重和结实率与穗粒数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下降情况出现。由此可见,当栽插密度超过某个限定数值时,增产能力不突出。

三、分析

影响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千粒重、每亩穗数、结实率以及穗粒数。其中,每亩穗数与基本苗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基本苗多与株距与行距相关,所以要想尽可能地增加水稻产量需要对株行距进行合理的设定。一方面,在肥水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基本苗栽种的数量过于少,那么整体的总茎蘖数的增长速度就会放缓,容易导致发苗量不够从而难以达到高产。如果肥水过于肥沃,那么就会导致出现分蘖无效情况与病虫害出现机率加大,同样不抑郁高产群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基本苗的栽种数量过多,同样会影响到水稻的每亩产量。株行距设定过密,导致通风效果变差,透光不彻底,秧苗的生长空间不足,营养补给减弱,进而影响水稻的分蘖,无效分蘖情况增多,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减少。水稻产量中的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单位亩数范围内,穗數过多会导致千粒重与穗粒数相应下降,但是如果穗数较少,尽管穗大粒多也会由于总穗数的限制仍旧无发形成高产群体。由此可见,只有科学合理地把握各个因素的比重,让总实粒数尽可能大而千粒重尽可能提升水稻产量才会达到最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的成长与产量并非由哪一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机插株行距虽然对水稻的株高并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各个因素的比重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在农业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中应合理把握机插株行距寻求产量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崔思远,曹光乔,张文毅,等. 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2):37-43.

[2]苏志富.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7-28.

[3]胡雅杰,钱海军,曹伟伟,等.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6,30(5):493-506.

[4]饶孟付. 机插水稻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2014.

[5]孙建军,陈献功,尹海庆,等. 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3):43-47.

猜你喜欢

水稻
水稻和菊花
什么是海水稻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