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祥林嫂的悲剧
2017-04-26于军华
于军华
【摘要】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悲惨生命的转折点是被婆婆卖掉而造成改嫁的事实。因为她的改嫁,她的悲惨遭遇不被人同情,她的精神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她失去了受雇做工而养活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而她的改嫁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切不幸,都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强加给她的,不是她自己想得到的。所以说,她死于生活物质的匮乏,死于情感与精神的被摧残,深层次上说,则是死于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
【关键词】祥林嫂 物质 精神 情感 悲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50-02
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写了许多封建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如小说《明天》、《祝福》、《离婚》,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最典型的封建宗教制度下社会最底层的悲剧女性形象。综观祥林嫂的悲剧,那是物质、情感和精神的悲剧,更是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的社会悲剧。
鲁迅在《关于女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种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
祥林嫂的遭遇就是这样的。
祥林嫂的第一个婆家在卫家山。丈夫死了,她跑到鲁镇做工。她在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工,干活很卖力。可是,后来她被婆婆派人抓了回去,卖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为妻。她不想再嫁,“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她的反抗还是失败了。后来,贺老六不幸病死了,他们的儿子阿毛被狼吃了,大伯子收走了她的屋子。她无处可去,又回到了鲁镇。鲁镇上的百姓对她的遭遇好奇,但并不同情她。鲁四老爷也不想雇用她了。后来虽然又雇用了她,但准备年终祭品时不再让她动手。柳妈让她捐门槛救赎自己,她做了,可是最终并没有得到救赎。祥林嫂倍受打击,精神垮了。后来她离开了鲁四老爷家,死在了在寒冷饥饿中,死在了鲁镇的人们的新年祝福声中。
祥林嫂的死,在于物质的匮乏。
祥林嫂第一个婆家在卫家山。卫家山是一个贫困的地方。從名称推断,这里应该是土地贫瘠的山岭地,“山”字的信息是不容忽略的。再者,这儿的村民强悍,不讲礼节。祥林嫂的婆婆找几个村民就可以把祥林嫂从鲁镇抓走,而且也不需要事先知会一声鲁四老爷。文明的鲁镇遭到了野蛮的冲击,文明的鲁四老爷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群体事情的发生,可以说明卫家山的贫困与落后。而且,祥林嫂从卫家山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虽然很累很辛苦,可是白胖了,这又可以看出她在卫家山的生活水平是很低的,也可以说明卫家山的贫困。
祥林嫂的第二个婆家是贺家墺。贺家墺是个更贫瘠的地方,那儿还有狼出没,狼吃了她的儿子阿毛。只这一点就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是一个怎样贫穷落后的地方了。
死前的祥林嫂,小说里写道:“……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透过祥林嫂的脸色和餐具也可以断定死因之一是物质的匮乏。
精神垮掉了,失去了雇主,不能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祥林嫂的死,主要的原因是情感上精神上备受摧残。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里说:“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
祥林嫂被婆婆派村里人抓回去卖掉了,没有“自戕”,活了下来,就更“免不了议论”,这便是她的精神痛苦的根源。
那时的社会要求女子从一而终,而她却又成了贺老六的老婆。贺老六成了她的第二个丈夫。她破坏了“从一而终”的规矩。因此,当贺老六病死,他们的儿子阿毛被狼吃了,大伯子以族权收走了她的屋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只好再到鲁镇,再到鲁四老爷家做工。这次重回鲁镇,和前一次大不一样了。鲁镇的百姓想办法让她不断讲述她的悲惨遭遇,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就对她冷漠了,“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甚至故意揭她的伤疤,让她反复咀嚼丧子之痛。“后来大家……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鲁镇的百姓有意无意地在情感上折磨着祥林嫂,增加祥林嫂的情感痛苦。
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在和祥林嫂聊天时却增加了她的精神痛苦。她告诉了祥林嫂“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因为改嫁过,死后,阎罗大王会把她“锯开来,分给他们”的恐怖的事情,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她照着柳妈说的做了,从土地庙回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救赎,可以像第一次在到鲁镇那样生活,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了。可是,“冬至的祭祖时节……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的阻止使她清楚地意识到,虽然捐了门槛,自己并没得到救赎,阴司的苦难还在等着她的。“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以至于在临死前,见到以为能解决她的疑问消除她的恐惧的“我”的时候,“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她问“我”的问题是:
1.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2.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3.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祥林嫂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就是源于柳妈的思想。可见,柳妈的“阴司阎王”说对祥林嫂的精神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在增加祥林嫂的精神痛苦方面,鲁四老爷也是“居功甚伟”的。祥林嫂第二次回到鲁镇,因为她的改嫁,鲁四老爷并不想雇用她的,后来“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又雇用了她,但“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所以,年终准备祭礼,祥林嫂准备像先前一样干活的时候,四婶总是“慌忙”地阻止:“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纵使祥林嫂捐了门槛赎身。
才四十几岁的祥林嫂凄惨地死了。因为她的改嫁,世俗中的人们瞧不起她——鲁镇的百姓咀嚼她的痛苦之后以冷漠对待她;处在社会下从的柳妈用阴司阎王恐吓她;有身份有社会地位的老监生鲁四老爷认为她“败坏风俗”。就是土地庙中管香火的庙祝也瞧不起她,不让她捐门槛赎罪。整个社会,从下到上,从世俗到世外,对她的改嫁绝不宽容。
这种不宽容,源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源于那个社会。没有谁能逃离自己生活的社会。从偏远的贺家墺到文明的鲁镇,从世外的庙祝到俗世的鲁镇百姓,从社会底层的柳妈到有地位的鲁四老爷,他们的思想都是那个社会影响的结果。婆婆抓人卖人,大伯子撵人收屋子,这是那个社会的思想反映,也是那个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利。
祥林嫂的悲剧的关键是想恪守封建“贞节”道德而不能,被迫违反封建“贞节”道德却不行的悲剧。社会剥夺了祥林嫂“守节”的权利,但它又反过来把“不守节”的责任完全归咎到了祥林嫂身上。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祥林嫂就是“被吃”了的。吃她的就是那个社会。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3-19.
[2]鲁迅.呐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0.
[3]鲁迅.坟[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4:73.
[4]鲁迅.南腔北调集[M]. 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