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钳工制作》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7-04-26张杰邹金红陈晖
张杰+邹金红+陈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样板钳工制作》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过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
【关键词】钳工 理实一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22-02
《样板钳工制作》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技能课程,属于理实一体课程,本着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原则,引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零件加工任务,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钳工零件加工与修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钳工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守则。
一、挑选了六大学习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以任务驱动法为导向,以什形样板的制作作为载体,以制作工艺安排教学,设计了六大学习任务:基准平面的锉削(4课时)——划线(6课时)——孔加工(2课时)——锯削(4课时)——内外圆弧的锉削(4课时)——内六方的锉削(4课时),共计24课时,涉及到工具钳工的大部分操作技术。
二、分组分批分环节组织教学
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以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学生查资料自学理论,同时结合实践操作完成学习目标。每个学习任务分两个环节进行:练习环节和正式加工环节。为了让每个同学既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掌握相应钳工操作技术,教学中采用分组分批交替进行的形式,每组一部分同学先理论學习后实践操作,另一部分同学先实践操作后理论学习,前者在实践中验证和巩固了理论,后者先操作中发现问题,而后在理论中又找到了答案,两者各有优势,均可以达到学习目的。另外,分批交替进行既可以维持课堂秩序又可以解决工位不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起初只巡回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直接纠错,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而后以组为单位讲授相关理论,演示相应的操作要领。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深刻领会教师演示操作的技术要领。
第一个环节——练习阶段,即学生探索阶段。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该环节中,教师设计课堂作业替代传统的理论教学,同时设计实践任务练习操作技术,这样,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进一步验证理论,学生能既快速又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和技能。当交替完成,学生也熟悉了操作技术,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正式加工阶段,继续采用分组分批交替的形式,每次交替,一部分同学完成课业任务2,另一部分同学完成对应的加工操作。教师对加工质量现场考核打分。
课业任务1包括了钳工设备、工具、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术的相关知识,课业任务2安排在第二环节(正式加工阶段),主要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这样能够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以“学习任务1——基准平面的锉削”为例。教学第一环节,教师下达任务每组一部分同学在课桌旁完成课业任务1进行理论学习,另一部分同学在工作台旁完成4个工作任务:1)台虎钳的操作;2)工件的装夹;3)锉削的方法;4)平面质量的检验方法。交替进行。教学第二环节,一部分同学完成课业任务2,一部分同学领取样板锉削一个基准面,交替进行,同时教师对基准面的质量进行考核打分。
三、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
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分学习任务独立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理论考核以试题形式考核;实践考核以样板制作情况为依据现场打分,操作难度适当。总成绩为50%理论平均成绩+50%实践平均成绩。课程通过率100%。
四、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设备利用率100%,该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交上了合格的钳工样板(如图1),他们也反映,这样上课他们更愿意学,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术。
五、改革亮点
1.创设了全新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就是工作任务,学习环境即是工作环境,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又成为企业生产的场所。
2.全新的师生角色。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工作的指导者,又是学习工作的验收员,教师的岗位既在讲台,又在学生中间。学生是自主学习的本体,又是岗位的职员。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工作热情被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
4.理论和实践综合考核方式。分工作任务考核,各个任务理论和实践分开考核,学生通过率较高。
整个教学环节由理论教师掌握,由钳工老师傅进行辅助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朱江峰,姜英.钳工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
[3]杜永亮.手工工具零件加工[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