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智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实用技术

2017-04-26林锦容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益智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锦容

摘 要:本文总结了益智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通过对益智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探讨,归纳了益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益智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益智;病虫害防治;技术

益智(Alpinia oxyphylla)是姜科山姜属植物,为“四大南药”之一。是一种常用中药,中医认为益智具有温脾胃、补心肾、益精安神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益智具有抗菌、镇痛、强心、降血压、抗肿瘤等功能,是一种安全保健价值较高的食用植物资源。益智是林下经济作物,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水固土功能,发展益智种植有利于增加植被,也是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益智原为野生资源。主产于海南岛,雷州半岛有少量分布,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有栽培,生长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在益智栽培分布区域,最为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轮纹褐斑病和轮纹叶枯病等3种;虫害主要是根结线虫、姜弄蝶、秆蝇、地老虎、大蟋蟀和金龟子等6种。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益智立枯病

(1)益智立枯病病原菌学名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

(2)为害症状:病斑不断蔓延至全叶,甚至所有叶片,直至整株变褐枯死。枯死叶片下垂呈立枯状。在高湿条件下,枯死叶片上产生颗粒状小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并与周围菌丝相连。

(3)发生原因: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株及其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从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危害。病菌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使用带菌堆肥等传播蔓延。播种过密,光照、通气不良,床土过湿有利于此病害发生;气温较高(28~30℃),雨水多的气候条件也易引起此病害流行。本病是益智苗圃的毁灭性病害。受害幼苗叶片或叶鞘初期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5毫米;继而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块,斑块背面略呈灰绿色云纹状;最后,病斑蔓及全叶及所有叶片,直至整株变褐枯死,枯叶下垂呈立枯症状。在高湿条件下,枯叶上产生很多颗粒状小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并与周围菌丝相连。在重病区,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达35%以上。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如沿用旧苗床,播种前要进行床土消毒,肥料要腐熟,播种要均匀,不宜过密。床土消毒方法:在播种前2~3周,翻松床土后浇福尔马林100倍液,每平方米浇5千克,然后覆盖塑料薄膜闷4~5天后去膜,隔10~15天后播种。苗床浇水不宜过多,避免床土过湿;冬季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冷风或低温侵袭,避免幼苗受冻。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浇5%石灰水或对病株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拔除重病株后,在其周围撒施石灰粉或喷射瑞毒霉1000倍液。

2.益智轮纹褐斑病

(1)病原:益智轮纹褐斑病病原菌学名为Pestalosphaeria alpiniae P.K. chi et S.Q.Che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2)为害症状:叶片上初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褐色病斑,扩展后成为中央浅褐色、边缘褐色的不规则状病斑,病斑上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长出大量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壳。病斑向纵横扩大,有的长达叶片1/2左右,造成病叶迅速枯死。

(3)发生原因:病菌以子囊果或子囊孢子在被害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孢子接触到寄主的叶片引起初侵染,产生叶斑。主要为害叶片,老叶先发病,病菌多从叶尖、叶缘侵入。

(4)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剪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绿乳铜胶悬剂600倍液喷液防治。

3.益智轮纹叶枯病

(1)病原:益智轮纹叶枯病病原为掌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a palmarum),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拟盘多毛孢属的真菌。分生孢子盘呈盘状,黑色,直径185~192 μm;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纺锤形,大小为(15~20) μm×(4.5~7.5) μm,有4个隔膜,分成5个细胞,中间3個细胞浅褐色,两端细胞无色,顶端有3根无色附属丝,长10~19 μm。

(2)为害症状。益智轮纹叶枯病从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病,但大多发生在成年树老叶上,高温多雨季节病害较容易发生,每年的8―9月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该病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生,病斑大,不规则形,红褐色,中央灰褐色,其上有明显的、深浅褐色相间的、波浪状的同心轮纹及散生大量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黄晕。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大,常见病斑占叶面积的1/3~1/2,重病株上的病叶全部变褐枯死。

(3)发生原因。该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组织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主要从伤口侵入寄主引起发病。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上长有的分生孢子作为二次侵染源随风雨传播,造成该病害发病加重。该病在7―10月均可发生,8―9月是该病的高发期。一般是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通风不良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也较严重。

4.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积水,清除落叶,施足肥料,清除田间病残组织;适当遮阴,防止日灼,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在生长季节发病严重的区域,先摘除防病中心的病叶、老叶,带出田外烧毁,及时喷药防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两面都要均匀喷洒。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上述几种药剂轮换喷雾,严格遵守药剂安全间隔期使用。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

1.益智根结线虫

原线虫是一种根结线虫,学名为Meloidogyne sp.。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a。翌年条件适宜,越冬卯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根部,刺激根系组织过度生长,形成许多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瘤状物(虫瘿)。虫瘿初为白色,后变浅褐色,单生或连接成串珠状。解剖虫瘿,肉眼可见到发亮的乳白色雌虫。重病株地上部分表现矮小,叶色褪绿,无光泽,叶缘卷曲,呈失水缺肥状态。最后根部变褐腐烂,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无病地或生荒地育苗,避免在连作和有其寄主的砂质地上育苗。若在发病苗圃地连作,可先用杀线虫剂给土壤消毒,10~15d后再播种。

(2)化学防治:重病区域防治可使用对益智无药害的 杀线虫剂开沟灌施或打洞注入土中;播种前1Od,每亩苗床施用80%二澳氯丙烷乳剂3%,开沟施药,沟深13cm,沟距26~34em,施药后覆土。

2.益智姜弄蝶

益智姜弄蝶学名Udaspes folus Cramer,俗名“苞叶虫”。1年生3~4代,以蛹在草叢或枯叶内越冬。翌春4月上旬羽化,产卵。幼虫5月中旬开始为害,以7—8 月为害最严重。雌蝶将卵散产于叶背,每个雌蝶可产卵20~34粒。幼虫孵化后爬至叶缘,吐丝缀叶,3龄后可将 叶片卷成筒状叶苞,并于早晚转株为害。老熟幼虫在叶背化蛹,卵期4~1ld,幼虫期14~20d,共5龄;蛹期6~12d;成虫寿命10~15d。幼虫吐丝粘叶成苞,隐匿其中取食。受害叶呈缺刻或在1/3处断落,严重时仅留叶柄。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清除枯叶残株,集中烧毁;在幼虫初发 生时,及时摘除虫苞,杀死其中虫体;注意保护天敌赤眼蜂。

(2)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时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隔7d1次,连续2~3次;或用25%爱卡士乳油8o0~ 1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防治。

3.金龟子

1年发生1代,幼虫和成虫都在土内或杂草中越冬,每年5月上旬出来活动。幼虫也于5—6月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成虫在5—6月开始飞翔、活动,夜晚栖息在植株的枝杆上或草丛中、地上,白天取食。主要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人工捕杀。

(2)化学防治:在受害区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苗间及根际附近的土壤,或40%乐果乳剂喷洒;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液喷洒,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益智病虫害防治技术
益智故事会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益智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