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覆膜栽培增产机理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017-04-26杨晓梅
杨晓梅
[摘 要] 论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所产生的增产效应,从生态学、生物学效应分析增产机理,提出按板镇水稻旱作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栽培 增产机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60-0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简称:“覆膜种稻”。指的是水稻直播或育苗移栽在有地膜覆盖的旱田或湿润稻田里,然后在非淹水条件下实行旱管或湿润管理的一种水稻覆膜栽培。它不仅可以蓄水保墒,有效节水,而且还能保持和提高地面温度,防御低温冷害,促进水稻早发快长,延长生长期,同时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养分损失。近年来,随着持续干旱与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水稻种植受雨水来临早晚所制约,雨水来的早而栽的水稻就高产,雨水来的晚而栽的水稻单产就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近几年采取了各种治理改良措施,如:坡改梯、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和水改旱等,这些措施对改造低产稻田,提高产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低产田面积较大,受到资金投入、劳务投工等因素制约,仍然停留在占片阶段,按板镇的山区与半山区,因为地多田少,产量虽然低,但仍保持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单产在250kg左右徘徊,不及传统水田的1/3。为改变种植方式实现水稻持续增产,我镇于2008年引进水稻旱作覆膜节水肥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平均亩产426.6公斤,比对照平均亩产286.5公斤增140.1公斤,增产率达48.9%。通过试验对比得出:水稻覆膜栽培具有节水、节肥、除草等诸多优点,是今后水稻种植缺水较重地区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措施。
1 增产机理
水稻覆膜栽培的增产机理可以概括为增温保墒、抗寒耐旱、肥田抑草,协调了土壤耕作层的水、热、气、养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发挥覆膜栽培的综合效应,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适于秧苗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解决稻田受雨水来临迟早的制约。地膜的作用能产生生态学、生物学两个效应。
1.1 生态学效应:地膜作用能产生增温效应、水份效应、土壤效应。
1.1.1 增温效应:主要是光照通过膜,使土壤温度增高。
地膜的阻隔作用减少了膜内平行与垂直热对流对土壤的消耗,减少了土壤热量向大气扩散,膜内凝聚一层细小的水珠,减少气化热的散失,利用太阳的红外线增温,防止长波光向外辐射,使膜内的土壤温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稳定性。地膜栽培增温效应有以下四个特点:(1)生育前期增温多,中期增温少,后期增温会有回升。(2)晴天增温多,阴雨天气增温少,寒冷空气来临温度骤降时,增温效果显著。(3)膜内温度相对稳定,昼夜温差较小。(4)增温效应随土壤耕层深度逐渐减弱。
1.1.2 水分效应 覆膜有良好保墒、提墒和稳定土壤水分的作用。地膜覆盖后土壤水分有一个蒸—凝结—下渗的循环过程,使蒸发的水分阻隔在膜内,白天蒸发起来水分在地膜内结成水滴,夜间凝结细小水珠下渗到土壤,增加了土壤的潮湿度,保证了秧苗水分的补给。
1.1.3 土壤效应 主要是地膜覆盖后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水份、通气得到改善,土壤溶重减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矿物质营养转化为速效可给态。土壤各类微生物种群如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等数量得到增加。致使有效养分游离出来,增加土壤养分分解,从而增加土壤养分。
1.2 生物学效应
1.2.1 由于地膜覆盖能产生增温效应和水分效应,保证秧苗水分的供给,达到提早播种,解决受雨水来临迟早的制约,提高土壤的温度,从而加快秧苗的生长。
1.2.2地膜的作用能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保证植株生长健壮,从而形成栽培前期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多,有效解决了常规栽培前期分蘖慢,低位分蘖少,有效分蘖少的生产因素。
1.2.3地膜的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草与秧苗增肥的现象,能省工节时,为秧田节约用水,减小劳动强度。
2 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恶劣。由于缺水较严重的稻田多数分布于山坡和半山坡,田块小而窄,难以提高整地质量,影响盖膜质量和地膜的利用率。
2.2 农民文化素质、意识形态的约束。水稻旱作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水稻栽培、灌溉方法的传统思想与传统理论,是对水稻种植制度的改进和补充,农民由于受教育、交通、信息方面的制约,农民对水稻覆膜栽培持有怀疑态度。等、靠、要和观望的思想严重,农民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难较比较大。
2.3 资金短缺,农民购买地膜和肥料力低,投入不足,农民没有资金购买地膜,也是难于推广的要素之一。
2.4 底肥施用量不足,中后期施肥不合理,致使到后期脱肥严重,难获高产量。按板镇农户没有集肥习惯,加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差,送输困难,种植中所需要的农肥跟不上,严重影响了中后期的生长。
2.5 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及宣传不到位。技术培训是搞好推广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只是做试验示范,没有形成样板,此项新兴技术未能在全镇宣传、培训及推广。
2.6 地膜清理不干净,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由于农民对地膜污染带来的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土壤整体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作物根系难以扎下,作物吸收水分、养分会受阻。影响机械作业,整地和耕作质量的问题认识不够。同时地膜中有毒物质对畜禽以及土壤微生物有害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农民对清理残膜不认真、不及时。致使残膜风中漂浮,污染环境。
总之,水稻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是要比现有水稻栽培技术要节约用水的一项新兴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和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其增产机理在于地膜保水、保肥、增温促蘖、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同化与促进干物质积累。通过试验示范,体现了明显的增产效益,可为我镇水稻持续增产、稳定稻田面积、增加总产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獻
[1]吴叔康《云南农业》(2002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