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女性观对当代中国女性影响分析
2017-04-26刘锦屏徐文尊
刘锦屏+徐文尊
摘要:男女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指向思想、文化等元素建构下的社会性别差异。儒家女性观强调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但实际生活中重男轻女现象却屡见不鲜。性别问题隐藏在生活的所有细节里,制约并阻碍着女性的发展。
关键词:儒家女性观中国女性影响
儒家认为男女尊卑有别,男尊女卑,女性卑弱处于从属地位,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代中国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女性观
(一)“女性卑弱论”
1.阴阳定性、乾坤定位。阴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认为阳动阴静,阳刚强而阴柔弱,柔顺之德的阴受制于刚强之德的阳,即所谓阴阳定性;《周易》提出“乾道为男,坤道为女”,乾坤定位,先乾后坤,女性弱于男性,阳尊阴卑,汉代儒学家董仲舒由此提出“三纲”。
2.重男轻女、男主女从。这最具代表性的是董仲舒“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还有“三从四德”,无不体现出重男轻女、男主女从的思想。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四德”即德、言、容、工,“德”指品德,能正身立本;“言”指修养,能言辞恰当;“容”指相貌,能稳重持礼;“工”指能耐,能治家有道。
3.婚姻制度中女卑的表现。一是“冠夫姓”;所谓的“冠夫姓”,即出嫁后女子不得使用原姓,而被冠于丈夫的姓氏以某某氏为婚后的姓名,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男女的尊卑地位凸显;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三妻四妾,女子从一而终,典型的男尊女卑地位的反映;三是男子可以休妻,即所谓的“七出”或“七去”:“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忌妒六也,恶疾七也。”“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而女子却没有休夫之说。
4.女性禁忌中女卑的表现。一是对女性癸水的禁忌;古代把女子月事称为天癸,认为癸水是秽物,女子在此期间不可祭拜,遇重大事件需回避。二是对孕妇和产妇的禁忌。儒家认为孕妇不洁,孕期不可参加祭祀,不可靠近祭祀所用食物,不可参加婚礼;产妇在夫家服丧期间,不可在家生产,即使不在服丧期,也需要特定屋子生产,且生产时夫不许看妻,否则对夫不利。
(二)与夫齐体、与父同尊
1.妻者,与夫同体。妻与夫齐体的主要表现是夫妻一体,与有荣焉,妻子是隶属于丈夫的附属品。
2.母者,与父同尊。儒家提倡男尊女卑,但当女子结婚为人母后便享有与丈夫同等地位,掌管一家大小事务,并认为母亲是教育的最可靠实施者,其德行、言语会对孩子影响深远。
二、儒家女性观对当代中国女性的影响
(一)对女性政治地位的影响
我国在计划生育国策中提出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实际生活中生男孩以传宗接代的思想与文化生根蒂固,甚至为此人为造成新生婴儿男女比重严重失衡;家长在家庭遭变故时,往往决策让女孩辍学打工赚钱,以供男孩继续求学的案例比比皆是,并且在情理上也觉得理所应当;国家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消除女性歧视的法律条文,但在现实政治岗位上担任重要职位的女子寥寥无几,平等观念只存浮于表面。
(二)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和男女生理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在经济生活中往往从属于男性,没有经济独立权,只能留在家中相夫教子;现代社会女性虽挤身经济领域,有了一定的经济自主权,但性别歧视处处可见,比如在岗位竞争方面,对那些富有创造性、重要性极强的职业认为男性才能胜任,给女性烙上先天不足、无法胜任大多数岗位的烙印,再加上女性专属的“三期”,即孕期、产期、哺乳期,让用人单位望而止步。的确,男女有别,存在多方差异,但阴阳互补,社会才能和谐。
(三)对女性文化地位的影响
在传统儒家观念里女性是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就连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圣人,在其一生中收弟子三千,但却没有过一处招收女弟子的记载。目前我国青少年失学率中女性仍占较大比重。受传统女性观的影响,一般会认为女性没有必要读太多的书,否则就会降低吸引力,甚至把女博士调侃为没人想娶、没人敢娶的“灭绝师太”,并嘲笑其为剩女,存在“女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男女不在少数———男性想拯救女性,女性想被拯救。
(四)对女性生活地位的影响
一是“语言暴力”———间接对女性的不尊重;相同事件发生在男女身上社会评价完全不同,比如面对婚内出轨的情感问题,对男子宽容度高———所谓“是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对女性则非常苛刻———不知检点、品德败坏等等。二是“家庭暴力”———直接对女性的迫害。家庭暴力中男女都可能是受害方,但通常女性居多,究其原因可谓层出不穷,比如生育问题:传统观念认为传宗接代非生男孩不可,若不能如愿,就置科学于不顾怪罪于妻子身上,并由此导致的家庭冷热暴力案例不在少数,而受长期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总是一味忍让,造成了不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总之,男女平等和谐关系的建构,这将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3.
[2]李贄.李贽文集·初谭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402.
[3]彭华.儒家女性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208-209.
[4]张尚信.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康妮形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1.
作者简介
刘锦屏(1965.9月—),女,云南人,汉族,学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徐文尊(1975.9月—),男,云南人,汉族,学士,云南曲靖市第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