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师群际情感现状与评析

2017-04-26张莉洲周龙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群际群体情感

张莉洲+周龙英

一、研究背景

随着199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大步骤扩张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促成了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上最为深远的跨越式增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99年的10.5%提高到了2014年的37.5%,在学总规模由1999年的742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3559万人,与此同时专任教师队伍在15年间增加了100多万人。[1]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高校教师亦急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然而带来了高校教师素质层次不齐,没能从内涵发展和质量上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上世纪末至2000年英语热促成了大批的英语专业学习者投身英语教育事业当中,成为目前高校英语教育队伍的生力军。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得高校对英语教学的热衷不减。[2]

高校英语教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国家国际化强国战略发展的重任,该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与情感成长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兴衰,因此优化发展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对高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根据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关注与改进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与意义。

二、研究意义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同时学校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场所。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必须,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要。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虽以发展认知信息为中心,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师应当有权利在教育教学科研中不断自我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学校应当有助于培养教师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应当有助于教师的情感、意志、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心理倾向等人格特征的发展与完善,使其充实快乐、心智健康地幸福生活。[3]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虽以发展认知信息为中心,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可以被看作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的动力过程”。[4]可以说,知情交融,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比人类一切其他活动中理应获得更为突出而典型的表现。然而,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未被确立其在教育教学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从根本意义上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注重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路径,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对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校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

三、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一)高校英语教师

高校教师发展是历史性概念,是不断随着社会进程而发生变化的。关于高校教师的定义,综合学者的研究和各官方文件的相关规定,本文将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概念界定为承担高校英语教学和科研等任务的专任教师群体。高校英语教师群体是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股中坚力量。要提高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群体的师资水平,就必须关注高校英语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有鉴于情感对认知的调节功能,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动机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是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有力补充。

(二)群际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着重体现情感现象的过程和状态,因而气质中的情感特质,以及性格中的主导心境也都是情感现象在过程和状态中表现特点,一般也用情绪表示。此外,在涉及到情感内容方面时,与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现象也被称为情绪。由于心理学着重研究过程和状态方面,所以情绪也就成为情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是情绪现象。有些情况下,有些研究干脆把情感心理方面的内容,全部用“情绪”概括。[5]而实际上,情绪只是心理情感状态之一。情感是个体的稳定的结构或特征,而情绪是情感所经由表现出来的过程。[6]当强调过程和状态时,用情绪表示。当强调其内容和性质的时候,就用情感或情操表示。鉴于情绪现象是情感的一种过程和状态,为了更加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本文把情绪方面的内容,全部用“情感”概括,使用总的“情感”术语。研究方法沿用群际情绪理论。

社会学家W.G.萨姆纳认为群际关系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特別是本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社会心理关系,是指人们把自己看作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而非单独的个体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群际情感理论认为当个体认同某一社会群体,群体成为自我心理的一部分时,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情绪体验。群体认同对其成员有情感意义。[7]

因此,从其群际关系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是一项必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主要研究以下问题: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现状如何?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如何对其专业发展产生关联与影响?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驱动专业发展的表现与机制?

四、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现状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是基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及培养相关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将英语教师群际关系分为本群体与其他群体。本群体内部结构按社会属性性别分为男教师群体与女教师群体;按年龄结构分为青年教师群体(二十至四十岁)、中年教师群体(四十至五十岁)与老年教师群体(五十岁至六十五);按照职业生涯周期分为职前教育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的二级群体类。[8]按专业职务来划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与教授;按照所授课程可分为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英语基础课、英语专业课程与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师群体;其他群体结构按照专业领域大致可划分为自然学科、其他社会学科教师群体。按照学校类型可划分为北上广地区、长三角地区与边远地区教师群体。

本研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按照主要分类标准来设计问卷,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群体有部分重合现象,通过对集合群体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本研究的教师群体分类的主要标准。性别、学历、教龄、职称与专业领域是影响显著的分类标准。采用邱林等(2008)Watson等(1988)编制的积极情感(PANAS)进行了修订的测量量表,试测后确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各9项构成最终量表,是情感有效和可靠的测量工具。综合极端组法检验与同质性检验法,删除四项。采用专家效度检验与建构效度检验该试测问卷具有一定的效度与信度,该修改后的测试卷可作为正式测试卷。

(二)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现状调研结果

此次发放正式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3%,调查对象为九江学院教师(包括全体专职英语教师)、文传学院与其他自然学科专业教师。这些专业教师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学特征与学科特点。

在此项调查中社会类别化体现为性别、学龄结构与专业职务,是形成平行群际关系的显性因素。在同一性别属性的群体中,内部成员对专业发展的认知与情感的认可一致,获得了同一的社会和情绪意义。群体认同对其成员有情感意义。内群体与他群体之间的认同部分不一致,导致情感带有差异性冲突,具有威胁与反威胁的群际关系特点。以性别为例,此群际关系具体表现为在英语教师群体内部形成男性与女性两大平行群体,男性教师具有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对工作认可度比较女性而言偏高,这使得两大群体获得了不同的社会情绪意义,使得在竞争机制威胁下,女性群体对男性具有一致地具有相对剥夺感,形成冲突性群际关系。以学龄结构为例,同质的学龄结构教师形成同一群体,对个人行为认同度比较一致,把专业发展的情感性评价拓展到本群体,而对异质学龄结构的他群体则持一种威胁与反威胁的情感。具体来说,在目前高校对教师的专业评价机制之下,不具备高学历或任职时间较短的教师群体是最受到被淘汰的威胁,因此从群际关系而言,低学龄结构教师群体之间在竞争机制下对高学龄结构群体持有相对被威胁的情感体验。当然对于整个英语专业教师群体而言,低学龄与中高学龄结构的群体属于平行群际,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具有冲突性共存的情感体验。

五、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

群际情感理论(别称群际情绪理论)假设认知、情感、个人和群际现象是一个整合的有机体,当个体认同某一群体时,内群体变为自我的一部分,获得了社会和情感意义,那么评价与内群体有关的事物都会带有情感的色彩,好像这些事情是发生在个人身上一样,把情感从个人水平拓展到群体水平。[9]影响群际关系的主要情感因素包括相对被剥夺感、威胁与反威胁、信任与不信任。调研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具体表现为:群际情感和群际关系是一个整合的有机体,群际情感可以调节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而群际关系动态驱动着群体之间的情感状态,影响着群体内部个人,使其情感处于积极情緒或消极情绪体验,驱动着群体内部个人倾向正向或负向专业发展。

举例来说,高校英语教师群体与非英语专业的其他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教师他群体在高校内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不属于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然而由于学科性质不同,英语教师群体相对他群体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当前的专业发展评价中的认可度或认定相对处于劣势,在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下,英语教师群体内部形成对他群体教师的消极情感,持有无力感,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群际关系由静态依存突变为冲突性对抗,驱动消极情感体验在群体内部蔓延,导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乏持续性。

由于人类情感现象本身相当复杂难以测量,情感的功能特性对教科研能力的调节作用机制多表现在专业发展中情知的互动调节。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需进一步在实证角度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5-09-07-30).

[2]教育部专任教学年龄情况(普通高校)(2015-01-29).

[3]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16(8).

[4][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4(2).

[6]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第281页.

[7]Eliot R.Smith,Diane M.Mackie."Its about Time:Intergroup Emotions as Time -dependent Phenomena". [J]. Social Identities: Motivational,Emotional,Cultural Influences . 2006.

[8]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美Ralph Fessler& Judith C.Christensen著董丽敏高耀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1).

作者简介

张莉洲,男,1982-,江西省九江市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育学.周龙英,女,1980-,江西省九江市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群际群体情感
群际容忍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方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情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奥尔波特群际接触理论的逻辑轨迹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群际接触对民族关系的作用
情感移植
群际关系的社会结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