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7-04-26奚兴凤
奚兴凤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是高考文科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基于新课标层面下,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阶段,历史作为重要科目,其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满足高考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高历史考试成绩。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点,课堂教学以讲授和问答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被动的记忆,是一种机械性的教学方式。而在新的时期,新课标的带动下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学生已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二、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精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如何实现这三大目标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因为死的、机械的、抽象的教学,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毫无精神,课堂也将变的沉闷,没有吸引力。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将课上的精彩,学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活化、具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术语去讲述历史事件、人物,揭示内在的思想、情感,将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活化,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一节课也将因此而精彩。
三、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历史教学与其他科学教学不同,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人的眼中会解读出不同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基于这一分析,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灌输正常的唯物历史观点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拥有独立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认识能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认识到思维独创性的作用,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四、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现代社会是鼓励自由化和个性化的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正常的知识水平之外,还要鼓励学生拥有独立观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提出前人所没有提出的观点,做到标新立异。基于这一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理念,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总结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授“秦始皇統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
七、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基础下,教学活动不应再遵循以往老师单纯讲解,学生机械记忆的模式,而是需要为学生创建灵活、轻松的教学氛围、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对历史进程进行科学看待,对现代社会进行历史看待。另外,枯燥的讲解及硬性要求学生背诵历史事件不但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相反,会使学生感觉压抑,失去学习历史的乐趣。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期间,需要有重点的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最终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教师应合理、科学的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学生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活、富有趣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不断深入研究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川.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天宝,王攀峰.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