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7-04-26孟金环
孟金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俨然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是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因此有必要加快物流业发展。我国高校对此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随着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也越加深入。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过程、现状和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在高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和改进。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以及现状概述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过程
1994年,北京物资学院开设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物流专业,随后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招生,这个专业也被撤销,直到2001年才又开始设置这门课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来往越发频繁,货物流通量也随之不断加大,國际间贸易的物流管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在这个现实背景下,物流专业于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纷纷被开设,物流管理方向的专业型人才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培养,从此这方面的专业及其教学方法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不断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上购物平台淘宝、京东和亚马逊等的发展以及网络电子设备在我国民众中的普及,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的买卖方式,并且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扩大优化,大宗货物通过铁路等运输方式在国内市场交换频繁,物流专业在我国也随之又成为了热门专业。各大高校近年来物流专业的招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供不应求。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飞速发展,经济根基以及其他周边产业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体制以及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及时地跟上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高校对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严重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虽然每年很多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结束学习走进社会,并且绝大多数都能找到工作岗位,但是专业型人才和高专业素质涵养的毕业生依然呈稀缺状态。
在这些走上物流相关专业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中,大多数都只是做一些普通的物流记录以及与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相关性不大的工作,这些能很快被人掌握的工作技能的工作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员参与招聘。而对于物流管理高层人才,还都是从管理专业招聘或者国外高薪聘请,本科物流专业毕业的相关学生很难走上物流公司的管理阶层。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制不健全
物流管理相关企业公司急需的是理论知识熟练同时操作能力又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需要的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才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熟悉。而目前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通常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组成,而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有些学校安排实训课程过于随意,不主动安排学生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学生进行实训往往带有盲目性,很难得到合理的指导,导致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有限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不少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供学生使用的物流实训基地,只购买了一些物流实训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空有形式,校内实训效果差,而学生在校内的实习机会又很少。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有的也只能满足于参观、见习的程度。学校不仅没有和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实习的系统规划,而且也没有设计实训课程。许多企业对实践教学了解不够,不乐意与学校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物流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工作,熟悉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而这是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的。
(三)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虽然近年来许多高职学院教师队伍的数量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还是偏落后,一般都是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也有物流专业的研究生,但也有的是由管理、经济等其它专业转过来的,整体水平较低。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科传授方式,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上面去。仅具有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具体实践经验的“双缺型”人才。
(四)物流管理专业设施不够完备
校内实训基地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所必需的设施,实训基地的有无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内实训的最终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等原因,无法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设施的不齐全只能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即使有校外实训基地也只能让学生简单参观见习,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物流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导致实践效果差。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层次
高校教学中一个新兴专业的设立,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目标作为日常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指向标,而物流专业的专业目标同样至关重要。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大都是培养物流公司大量需要的对专业知识熟悉的底层工作人员,而对于所有物流公司急缺的高层管理备选人才不予培养或者没有培养的意识,这就造成了物流专业好就业但是毕业生工作前景暗淡的普遍现象。所以,高校要针对这种情形,制定自己办学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培养大量熟悉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也要集中培养具有高层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
(二)安排实践课程,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优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校园内的物流实验基地进行实训。包括案例分析、项目实训及物流模拟实训,让学生真正熟悉物流的业务流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参加物流技能比赛,参加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校内建立的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实训。
(三)建设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要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应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完整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训练职业技能的平台。同时积极与物流、货运、港口等企业加强沟通,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實践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物流项目,切实学习和掌握物流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形式单调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可以借鉴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进行教学,举一些经典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例,通过模拟物流教学操作流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熟悉物流业务,真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选择稳定优良的合作伙伴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完成要通过和企业合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高职学院资金不足导致的实训教学上的困难,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专门的人才资源,降低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做到互利互惠,实现双赢。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要寻找稳定的合作伙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六)强化师资力量
为保证物流专业实践中教学的质量,高校应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具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改善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安排年轻教师到教学基地或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获得前沿知识,或聘请来自不同物流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制定教学课程和任务,并且提供一些物流典型案列,弥补教师实践水平不足的缺陷。
(七)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训是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校内建设的实训基地可以接受各种软硬件操作训练,熟练掌握物流的专业技能,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开展“实境训教”,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毕业之后也可以优先进入企业工作。在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实训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要制定严格合理的实习评核制度,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并且专业技能掌握较好的,可以推荐就业;对于在实习期间不认真学习实际操作的并且专业知识不熟悉的要延迟其毕业时间。这种评审制度上的保证可以使学生有压力有动力的去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训。
制定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对学生评价不再局限于笔试,以能力考核为主,通过技术笔试、口试、上机考试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物流师资格证后才能毕业。企业在学生进行实训之后,对其实训期间的工作态度,事业素养,操作技能,业务水平,身心健康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学生互评,自评。同时对教师在实训期间的课程设计、课程准备、教学效果等也要进行严格评审。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物流产业在国家经济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对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和进步,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国发展迅捷的物流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型人才。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