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17-04-26
【总体情况】
6月网络媒体日均新闻量与5月相比有所下降。上旬,媒体高度聚焦G20农业部长会议,积极关注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广泛讨论政府部门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发布的新政。中旬,媒体重点关注各地三夏生产中的亮点,集中报道北方个别地区蔬菜滞销问题,积极解读“农地入市调节金”相关举措,跟进调查“陕西岚皋县委工作组赴河北青龙为农民工讨薪”事件。下旬,部分小麦产区“卖粮难”问题是报道热点,全国土地日致耕地保护话题受到热议,广西玉林狗肉节还引发了对狗肉市场规范的思考。
微博方面,农产品滞销信息经媒体官方微博曝出后受到网民重点关注,在本月微博前10排行中占据了5席。转基因话题的关注热度也很高,果壳网30日发布微博消息称:“百余位诺奖得主联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停止反对转基因”,当日转发量即突破8000次,居于本月排行榜首位。微博传言“黑龙江农场发现三十多斤大老鼠,可能吃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引发大量评论,网民嘲讽传谣者“无知真可怕”。微信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乳品质量安全相关话题在微信前10排行中较为集中。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备受关注,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政、农业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政府举措也被大量转发。
【本月聚焦】
>>> G20农业部长会议成果丰硕 <<<
5月30日至6月4日,G20农业部长会议及系列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媒体对G20农业部长的成果及影响予以积极关注。央视称,这是今年G20杭州峰会的四个专业部长会之一,表明了中国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国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会议成果看,会议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公报》及“G20农业部长会议常态化召开”决定等被重点聚焦。媒体认为,会议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理念写入公报,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路径,在全球农业发展蓝图上留下了中国印记。《人民日报》等纷纷评价“G20农业部长会议成果丰硕”。
从会议影响看,G20成员国高度评价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对农业的重视,以及中国对世界粮食和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新华网报道《G20农业部长会议召开 各国纷纷点赞中国农业》称,多国代表认为中国应对贫困的经验值得分享,并且完全有实力来一起應对全球粮食方面的问题。媒体指出,今年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元年,中国政府与各成员一道,共襄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之大举,进一步彰显了G20的道义与担当。
此外,同期举办的G20农业企业家论坛、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也被媒体关注。舆论评价称,农业领域首次实现了企业家、科学家和政府“三位一体”,从不同层面探讨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实现了国际意义上的官产学协同。
【热点分析】
>>> 三夏生产频现靓丽风景 部分地区遭遇卖粮难 <<<
6月,三夏生产是热点话题,媒体对夏收一线新气象予以积极关注。《经济日报》报道了山东、四川等地农机手跨区订单作业、秸秆机械化绿色还田、网约收割机精准服务等鲜活案例,指出“跨区机收的组织化、绿色化、信息化是今年三夏的突出亮点”。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三夏生产中出现的收耕播一体化、农机管理智慧化、种植经营规模化等新气象也被集中报道。媒体指出,从“挥汗如雨”到“坐享其成”、从“巴掌田”到“连片地”、从“土中种粮”到“掌中种粮”,粮食生产已告别“傻大笨粗”模式,变得越来越“高精尖强”,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部分地区卖粮难问题也被报道。新华网说,记者深入川鄂皖等小麦产区采访发现,今年新小麦衰运连连,收获季遇强降雨致部分产区新麦品质较差,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农民遭遇卖粮“寒冬”。舆论呼吁相关部门“替农民分担损失,共济时艰”,并提出放宽不完善粒指标、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设备、完善小麦农业保险制度等建议。对此,江苏、安徽等地多部门联动、多举措发力,最大限度缓解卖粮难、减少农民损失。河南“卖粮难”与“抢购潮”并存现象也被关注,在部分地区因质量问题出现“卖粮难”的同时,汝州、商丘等地的优质强筋小麦却出现“抢购潮”。对此,报道指出,优质化是未来小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优质小麦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不强,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扶持和引导。
此外,媒体还报道了北方风雹灾害、南方洪涝灾害给各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积极关注了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地政府开展的抗灾保生产工作。
>>> 北方个别地区曝出蔬菜滞销 舆论预判猪价未来走势 <<<
6月,我国北方个别地区曝出蔬菜滞销问题。“陕西临潼200亩芹菜滞销”“陕西三原千亩西红柿滞销”“兰州高原夏菜滞销”“山西清徐西葫芦三分钱没人收”“山东安丘白菜断崖式跌价”等消息及相关应对举措引发媒体集中关注。中国新闻网指出,极端天气致南方蔬菜上市时间延后,与北方蔬菜“撞车”致使后者陷入“本地消化不了、外地并不需要”的尴尬。央视认为,生产规模小、信息不对称、“订单式”种植缺乏等因素,也是蔬菜滞销问题每年出现的症结所在。
6月以来,猪肉价格涨幅趋缓,特别是中旬以后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出现下跌,引发广泛关注。媒体纷纷采访业内专家,预判猪价未来走势。媒体认为,受供应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下半年将稳中趋降。新华网称“猪周期拐点临近”,澎湃新闻网称“生猪价格开始拐头向下”。《中国证券报》则认为,目前市场上猪源紧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全年猪价将维持高位”。媒体还对生猪养殖风险进行了预测。有报道称,一些散养户受“肉价2017年还会保持高位”传言误导,花1000多元买1只小猪娃,出栏时能不能挣到钱还很难说。
>>> 农村土地改革出台新举措 全国土地日耕地保护受到关注 <<<
6月,农村土地改革相关政府举措成为关注焦点。上旬,银监会、国土部印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被媒体大量报道。舆论认为,“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具体规定是“中国农村土地入市改革的突破”。中旬,财政部、国土部发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此,400余家媒体予以报道,“农地入市需征20%-50%调节金”被重点关注。此外,部分地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有偿退出方面的尝试也被关注。《经济参考报》报道,重庆巴南区开展撂荒耕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7户农民自愿退出,实现直接财产性收入375万元。中安在线报道,安徽省对退出宅基地农民予以每亩5万的奖励。对此,有舆论认为,在农民仍然未能完全离开农村的情况下去折腾农民的房子和宅基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要着急让农民退出宅基地。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耕地保护话题受到关注。黑龙江、浙江、广东等省的耕地保护工作成效被积极宣传。舆论指出,保护好耕地是对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滥占耕地、耕地污染等问题仍很突出,需要政府部门切实监管和全社会齐抓共建。舆论呼吁,打好耕地质量保护攻坚战,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奶业大会聚焦国产奶业 <<<
婴幼儿乳粉市场迎来“最严”新政
6月初,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受到积极关注。国内乳品质量安全、国产奶业转型升级成为报道热点。大会公布,2015年我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67%,对此媒体称“民族乳企进步显著”。新华网报道《农业部:从四方面加快推进国产奶业转型升级》引发了百余家媒体转载。《光明日报》指出,转型升级是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依靠科技把质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大会还关注了“奶牛养殖亏损”现象,引起舆论注意。新浪财经频道发文称,在消费不振和低价乳制品进口冲击下,超过50%奶农深陷亏损,辽宁、新疆部分乳企遭遇融资困局,企业为融资被迫卖牛。此外,“宝鸡圣丰乳业董事长自杀 经营困难借贷3800万元”相关消息被关注。《证券时报》认为,受乳企库存原料较多、乳制品消费增速下降及国际市场增产降价预期影响,今年国产奶业整体将处于低谷,小奶厂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才刚刚开始。
6月上旬,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提出“限制企业配方数”“禁止使用益智、进口奶源等模糊字样”“用药品管理方式规范配方奶粉”等举措,引发媒体高度关注。舆论认为,婴幼儿乳粉市场将迎来“史上最严”的整肃,乳企靠配方互相攻擊、占领市场、忽悠消费者的情况有望消除。网民纷纷点赞,称国家监管越来越严,希望奶粉新政能被严格落实,真正发挥作用。
>>> 网络谣言成食品安全宣传周热门话题 西方舆论关注玉林狗肉节 <<<
每年6月第三周,是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成为宣传周热门话题。媒体援引中国农科院数据称,食品安全谣言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的45%,位居第一。舆论认为,民众信谣、传谣与消费认知水平有关,也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但根源在于食品安全环境。一旦出现食品安全危机,政府部门应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持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同时,农业部“近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合格率96%以上”、国家质检总局“今年检出275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等报道也被广泛关注。此外,自媒体“今日头条”在食品安全论坛上发布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显示,“奶粉”是公众最关心的食品品类,“添加剂”是最受关注热词。
6月下旬,广西玉林狗肉节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与往年相比,国内媒体关注度呈下降态势,但国外媒体关注度明显升温。外媒从动物福利、禁食伴侣动物、狗肉供应来源不明等角度予以关注。国外一些网民包括好莱坞明星甚至在社交网站上专门对此发起抵制活动。针对“国内平静 西方来劲”的舆论形势,国内网民呼吁理性看待,坚决抵制以爱狗名义利用境外媒体滋生事端的行为。网民认为,本国的事情必须遵照本国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处理,应针对已被发现的非法产业链,对狗肉市场进行规范。此外,月末,“江苏查获1.4万斤药死狗肉 一半已上餐桌”相关消息曝出,舆论呼吁严打违法狗肉产业链,完善狗肉的检疫监管。
【热帖解读】
>>> 天涯论坛:《网络谣言 坑农害农几时休》 <<<
6月18日,网民“点亮一盏心灯2015”在天涯论坛发帖《网络谣言 坑农害农几时休》,以山东多宝鱼产业为例,对网络谣言坑农害农现象进行了谴责。
网帖开篇援引媒体文章称,近年出现的“致癌草莓”“问题西瓜”“催熟香蕉”等热点事件,几乎都存在“标题党”“断头案”现象,将个别问题上升为整个产业链的问题,致消费者“谈之色变”,产地农民遭受损失,给整个产业带来负面影响。网帖重点对2015年山东媒体报道的“多宝鱼致癌”事件进行了分析。帖文称,2015年,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播出了“日照多宝鱼养殖户违禁使用呋喃西林”节目。该节目通过呋喃西林毒鱼虚假视频,散布“多宝鱼致癌”等耸人言论,给山东多宝鱼养殖行业造成重创。时至今日,养殖户依然步履维艰,有养殖户因此自杀。网帖说,个别养殖户的违法用药让人痛恨,应该严惩;但不负责任的报道和转发是多宝鱼养殖的灾难,更应该被谴责和追究。网帖呼吁有关部门权威发声还多宝鱼以清白,并对媒体行为进行监督规范。
截至月末,该文点击量62万余次,网民评论近400条。网民对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予以厉声批评,指出虚假报道坑农害农,网络谣言危害大于天灾;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完善行政执法,不仅监管农民的种植养殖行为,还要规范媒体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农业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