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2017-04-26
近年来,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变革的新兴力量。在农业电子商务涌现出一大批经营主体、交易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我们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亟需加以扶持和引导。
一、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基础設施落后。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普及率低、物流配送能力差、冷链体系不健全、仓储服务不完善等方面。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迟缓、农产品和农资运输困难,好的农产品不能尽快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而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造成落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多年“欠账”式发展。同时,农产品鲜活易腐、价格低、增值少、标准化程度低等也是制约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的重要因素。
(二)盈利能力不足。农业面临市场价格“天花板”和产品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传统流通渠道的粮油、蔬菜、肉类等大宗农产品多数是微利经营,在投入高、回报期长的电子商务领域,绝大多数的涉农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主体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盈利问题,农业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符合农业特点的成熟电商模式仍在探索发展阶段。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推广费用高的“三高”困境。
(三)市场监管缺位。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升,总体上安全可靠。但随着农业电商的兴起,产生了新的监管空白,形成新的消费安全隐患。由于缺少分级标准,农产品网销还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不利于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缺位既有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造假、以次充好更加容易的原因,也有分散的流通方式使管控、溯源更加困难的原因。
(四)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电子商务是兴起时间最短、产品情况最复杂的电子商务领域,因此也是最缺乏跨界人才的领域。一方面,多数电子商务从业者不熟悉农产品的生物性、多样性,更不熟悉农业农村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多数农业经营者不熟悉电商平台的运作方式、风险管控。双向的互不熟悉,造成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人才多是“半生不熟”的,要成长为该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尚需时日。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业内普遍认为“农村是电商新蓝海”,各级政府应抓住时机,深入研究,积极稳妥利用PPP项目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宽带、农产品采后预冷库、快递物流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深分类研究,指导主体开展电商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稳固的盈利模式作支撑,因此要深入研究生鲜农产品、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农资产品、休闲农业等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分类梳理典型模式,建设相应示范项目,指导有关主体借鉴相对成熟电商的经验做法,避免和减少走弯路的风险。
(三)加快品牌培育,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综合电商平台对接,以“三品一标”为重点,加大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制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标准,促进分级筛选、优质优价;加快建立线上线下相衔接的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网销主体守法规范经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电商人才储备。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电子商务园区、电商平台企业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提高企业家、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和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等主体的电商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