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我周旋久

2017-04-26孙婷

美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周旋克己杨先生

孙婷

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作于2007年,96岁。耄耋之年,往回望,往事历历在目,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和命运浮沉,最后都化作杨先生的克己修身之道;往前看,人死后,前方等待着每个人的命运又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死亡是每个人的宿命。人生一世,最后不过“尘归尘,土归土”,任你建功立业,抑或臭名昭著,到最后“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然而这样想着,未免太悲观:我这一辈子,难道仅仅是为了受完苦就死掉吗?如此,人之为人的意义何在?

有时候,我们需要与灵魂做一番对话,常常审视自己,因为,我经常与我周旋。

我与我的周旋,经常出现在需要做出选择之时。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史学著作《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清晰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在与大自然的长期周旋中,逐渐摆脱大自然的束缚,愈加掌握人类自己历史走向主动权的漫长过程的图景。当神被人类从神坛上拽下来的时候,选择的权利以及选择要承担的后果,便都由人类自己来承担。神不再帮人类“背黑锅”了,“我”与神的周旋,渐渐变成了“我”与“我”的周旋。人类如此,个人亦如此。

我与我周旋久。杨绛先生在《有关人的问题》和《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两篇文章中,认为人与兽的区别,在于人有“灵性良心”,且这“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若能时常凭灵性良心克制自己,就是修养。灵与肉的斗争长久而激烈。肉体是“食色性也”,但若是一味放纵,灵魂跟着肉体纵情声色,不受锻炼,周旋的结果,便是灵与肉的一同堕落。随着岁月日长,濒临死亡的边缘时,何以能说自己的一生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呢?肉体的欲望永远也无法因满足而得到快乐,它只会让人不断地要寻求更多的刺激和感官上的享受,長久下去,人得到的不会是快乐,只是孤独与绝望。

我与我这样周旋,一辈子就这么过,你,存在过吗?

还有另一种选择,只要你愿意去选择它。

杨先生在《人需要锻炼》一文中写道,灵魂与肉体是绑缚在一起的,拧成一股,分不开。因之,灵魂随着肉体堕落而一起堕落,随着肉体锻炼而受到锻炼。凭着人的本性——生而有之的灵性良心,时常以适度又合适的方法克制肉体的放纵,灵魂便同肉体一同修身自省。走到人生边上时,那颗没有泯灭良心的灵魂,在肉体消亡后,依然是“我”的灵魂,是一颗在此世受到历练的灵魂。“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肉体的意义,在于它是灵魂在世时接受锻炼的载体。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炼狱吧。

我与我周旋,并非是让每个人都达到圣人的境界——也许这是我们向往和努力的目标。但肉体与灵魂纠结不分,人只有凭借灵性良心修身克己,只要良心不灭,灵魂在苦中得到历练,人的一生便有了意义。

所谓修养,不是修成仙,修成道,修成至圣至贤,修成的,是一颗在人世炼狱中不曾泯灭的良心。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猜你喜欢

周旋克己杨先生
和自己周旋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克己与主敬:朱子晚年的工夫抉择
船山“克己复礼”义析及其时代关切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