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美景与物种辉映
2017-04-26彭华谢春霞闫罗彬
彭华 谢春霞 闫罗彬
丹霞,给人无限美的遐想
2010年8月,在巴西利亚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六地联合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因为绝妙的自然美学价值和突出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的一员。“丹霞”作为一个地学名词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地貌名称之一。
“丹霞”字面含义是指“红色的霞光”或“玫瑰色的云彩”,丹霞山因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正如新加坡一位作家所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山的名字像“丹霞山”这样,单单名字就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思。
在地学界,“丹霞”是丹霞地貌的简称,是指一种由红色的岩石构成的,以陡崖坡为特征的地貌。1928年,地质学家冯景兰将构成丹霞山奇特地形的红色砂砾岩命名为“丹霞层”。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将类似丹霞山的地形命名为“丹霞地形”。后来,丹霞层演变为现在的丹霞组,丹霞地形演变为现在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这一在中国命名和发展起来并饱含着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学名词,逐渐被学术界接受,也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被誉为“中国地学国粹”。
中国丹霞地貌有1100多处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红色的陡崖坡,即通常所说的赤壁丹崖。不同体量的赤壁丹崖组合,构成了山梁状、城堡状、墙状、柱状的丹霞地貌。从其宏观组合来看,丹霞地貌区往往山块离散,群峰成林,高下参差,错落有序。赤壁丹崖上色彩夺目,洞穴累累,山与山之间高峡幽谷,静谧深邃,山石造型丰富,变化万千。其雄险可比花岗岩大山,奇秀不让喀斯特峰林。丹霞地貌由于具有鲜艳的色彩、奇妙的造型以及与人文景观完美的组合,构成了一支重要的地貌类型。
在中国现有的50项世界遗产中,有8项以丹霞地貌为主要自然景观基础或景观载体:文化遗产地如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外围、青城山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丹霞地貌;文化遗产如重庆大足石刻与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均以丹霞地貌为载体;自然遗产如“中国丹霞”与云南“三江并流”中的“黎明黎光丹霞地貌片区”为丹霞地貌集中发育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与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是其重要的构成之一。目前,在中国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29处全部或部分属于丹霞地貌景区,198个国家地质公园里有34个以丹霞地貌为主要地质特征和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据目前所知,丹霞地貌在全球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均有分布,其中尤以中国、美国西部、澳大利亚等地分布广泛。目前在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1100多处,分布在全国28个省区市。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的丹霞地貌可出现在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的丹霞地貌可以出現在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大的足以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小到只是一个独立的山崖,却各具特色,姿态纷呈。
南方丹霞处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植被广布,降水充沛。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和幽深的峡谷,加之绝美的瀑布、河流、湖泊以及广为覆盖的植被,构成了多姿多彩、雄险奇秀兼备的自然奇观。从形式审美的视角看,丹霞地貌区往往具有丰富多彩的山石单体形态美,山群疏密相生、组合有序的空间结构美,山块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韵律美,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组成的色彩美;从意境审美的视角看,丹霞地貌则有着赤壁丹崖的崇高与险峻,造型地貌的神奇与怪异,山水田园的雅秀与恬淡,沟谷茂林的幽深与静谧,云遮雾障的奥妙与奇幻。
中国景观自古有南秀北雄之说,丹霞也如此。西北丹霞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稀少,丹霞地貌往往与沙漠共存,景观粗犷裸露,千山万石,森森如刀锋高耸。相比南方的丹霞,虽然少了点丹山披翠和碧水柔情,却多了份磅礴气势与豪迈雄浑。
红层里的铁元素
丹霞不仅在中国大地展开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卷,还呈现了一部记录地球千百万年历史的教科书,让世人得以望见时间深处,窥探大自然的神奇,理解塑造地球的力量。
红色的石头(地质学家称之为“红层”)是丹霞地貌的重要特征,也因为这一明艳的红色,使得丹霞地貌从各种地貌类型中脱颖而出。石头为什么是红色的?这要从铁元素说起。地球上绝大多数岩石都含有一定的铁元素,通常情况下,铁元素既可以黑色的二价铁、也可以赭红色的三价铁存在,红层的红色便是岩石中赭红色的三价铁的颜色。由于岩石形成的时候环境干燥炎热,沉积物处在氧化环境下,碎屑中的二价铁离子在沉积后不断被氧化为三价铁,而使岩石成为红色。
大约2.5亿年前,中国大地渐渐完成了从海到陆的演变,地壳运动又在陆地上形成大量或大或小、星罗棋布的盆地。周围的石块、泥土在流水的裹挟下在盆地中沉积,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厚厚的红层。接着,盆地受地球内动力作用而抬升,并被断裂切割得支离破碎,最后被流水沿断裂面侵蚀出沟谷,在大气、流水、重力等外动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块,就是丹霞地貌。因此,人们看到在丹霞地貌区,有很多深狭的沟谷,比较窄的沟谷称为一线天,进一步扩大为峡谷,峡谷崩塌形成宽谷。在这个过程中,山峰也在不断缩小,形成峰丛、峰林、孤峰、石墙、石柱,形成千峰竞秀、万壑峥嵘的丹霞奇观。自然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地貌,这样的过程看似缓慢而又漫长,但从地球演化的尺度来看,只是弹指一瞬间。
丹霞的生命周期
任何地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丹霞也不例外。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始于红层盆地的抬升,完整的红层从被流水侵蚀出沟谷开始,到峰丛林立,再到孤峰散落,直至辽阔的侵蚀平原,完成一个地貌的生命周期。“中国丹霞”系列的6个遗产地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呈现了上述地貌发育的演化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从侵蚀量最小到最大的地貌侵蚀过程。
青年早期——贵州赤水,是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遗产地西区尚保留有较大面积的、连续的高原面,四周有深切的峡谷分布。这里有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这时大自然刚刚赋予丹霞新生,朝气蓬勃、生机盎然。青年晚期——福建泰宁,是雏形峰丛峡谷型丹霞地貌的代表。尤其是上清溪地区,以“最密集的山峰和网状峡谷”为特色,山峰间以峡谷、巷谷和更窄的线谷相分割,正值红层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地貌被流水侵蚀的盛期。壮年早期——湖南崀山,是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这里沟谷加宽,山峰分离,起伏剧烈,波澜壮阔,丹霞发育正当年。壮年晚期——广东丹霞山,是簇群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丹霞山的山块疏密相间,成簇群状分布,宽谷与峡谷组合,景观丰富多彩。老年早期——江西龙虎山,是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流水这把刻刀在龙虎山侵蚀出宽阔的河谷,蜿蜒的泸溪河将两岸浑圆、疏散的丹霞峰林和孤峰串联一体。老年晚期——浙江江郎山,是高位孤峰型丹霞的代表。在海拔500米的丘陵上,耸立着高达350米以上的砂岩孤峰三爿石,被认为是最高大的孤峰,石峰间形成了最幽深的巷谷远远望去,犹如默默守望的老者,在夕阳的映衬下,透出坚守的悲壮。
丹霞孕育的审美文化
一个地方的山水必能影响一个区域或民族的审美文化。特色鲜明的丹霞地貌自然美深刻地影响着当地文化,并孕育了一系列专属丹霞美学的词汇。例如“丹霞”本身就是一个光色兼备的、富有美感的词汇,丹霞山就是因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还有人们描述丹霞崖壁的“赤壁丹崖”,形容丹霞山块的“万古金城”“赤城千仞”,形容丹霞洞穴的“紫府洞天”,形容山水组合的“丹山碧水”等。这些词汇专属于丹霞,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代表一类景观美的符号。
更加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是丹霞地貌所富有的更高层次的意境审美文化。如丹霞地貌的紫红色调给人庄重和神圣之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调一致,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而丹霞山块又多为城堡状,被称为万古金城,因而成为宗教人士向往的理想风水宝地,在丹霞地貌区或丹霞洞穴建设寺庙,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宗教场所的威严感和神秘感,使丹霞地貌区成为宗教圣地。丹霞山就是岭南著名的佛教名山。中国四大道教圣地有3个在丹霞地貌区(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和四川青城山)。此外,古人为利于升天而寻求的丹霞洞穴棺藏和悬棺葬等文化现象,也与丹霞地貌的独特形态和非凡气质关系密切,如龙虎山和武夷山等地的懸棺葬和岩棺葬;组成赤壁丹崖的红色砂岩,岩性结构均一,硬度较小,易于精雕细刻,因而留下大量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和岩壁画等,如丹霞山摩崖石刻群、乐山大佛、大足石刻、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等。
因此,丹霞自然风光与神秘意境的结合,成为中国古代崇尚的崇高美和神仙境界的代表,故在中国丹霞区域形成一种独特的“丹霞文化”现象。
丹霞地貌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丹霞地貌区变化剧烈的地貌条件,引起了局地小气候和水热土肥的强烈分异,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局地生境,使得丹霞地貌区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高。因此,丹霞地貌区成为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范围内丹霞地貌区的生物多样性尚未做普查,但仅“中国丹霞”6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基础调查显示,就有高等植物293科1271属,脊椎动物836种,隶属于37目129科(哺乳类132种,鸟类364种,爬行类109种,两栖类70种,鱼类161种),昆虫约3000多种。其中,有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区域特有物种40多种。丹霞地貌已经与生命构筑了一种伙伴关系,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关键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重要自然栖息地。尤其是中国丹霞的6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存在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序列。同时丹霞地貌的离散性使得其生境表现出强烈的片段化,自然形成的生境片段化,具有特殊的孤岛效应、山顶生态效应和沟谷生态效应,为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提供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丹霞作为中国特殊的地貌类型,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丹霞由中国走向世界,它的科学价值、生态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