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危动物,保护级别的升与降

2017-04-26张劲硕吴海峰

森林与人类 2016年11期
关键词:藏羚羊名录大熊猫

张劲硕 吴海峰

2016年9月初,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上,作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宝”——大熊猫,由《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级”被降至“易危级”。消息一出,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是全世界自然保护领域的盛会,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主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据说也是联合国唯一既有政府又有民间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国际组织,其会员单位多达1218个。这个组织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其中物种生存委员会(SSC,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负责编写《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早在1963年就开始编制,最初叫“红皮书”,后来逐渐成熟化、规范化,并改名为“红色名录”。名录对全球物种进行评估,并设立不同的保护级别。级别的划分也经过了若干次修订,有不同的版本,现在一般按照9个级别划分。

根据物种种群数量的下降速度、物种的个体总数、地理分布特征、地理种群的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灭绝(EX),其次是野外灭绝(EW),所谓“濒危”实际上是3个主要的级别,即极危级(CR)、濒危级(EN)和易危级(VU),其他顺序依次是近危级(NT)、低危级(LC)、数据缺乏(DD)、未予评估(NE)。LC常被翻译为“无危级”,但笔者认为,这个叫法容易让公众引起误解,以为该物种在生存方面没有面临任何危险,英文中“Least Concern”的意思就是“最低的关注”。

“红色名录”如今包括82954个物种,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受威胁的种共23928种,占被评估总数的29%。这个“红色名录”对地球上已知多数脊椎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级评估。这届大会还发布了将大熊猫的受胁等级从“濒危级”(EN)变为“易危级”(VU)的消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这一消息的依据是中国国家林业局2015年2月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现有1864只野生大熊猫。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包括幼崽和成年大熊貓在内,野生大熊猫共约2060只。

“大熊猫种群数目减少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种群数目已经开始增加。”“大熊猫生存状况的改善,证明中国政府保护这种动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猫栖息需要的竹林。”或许IUCN希望中国政府应将投入在大熊猫身上的注意力,分散一些到其他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和保护的受胁物种身上。

另一个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环保官约翰·鲁滨逊告诉记者:“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这说明保护措施是有效的。”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也指出大熊猫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可能只是暂时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形式的气候变化或许将在下一个80年内毁掉世界1/3的竹林,大熊猫生存将再度面临威胁。国家林业局表示,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容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的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除了大熊猫,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的濒危等级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可可西里枪声不断,藏羚羊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到2万只,被IUNC定为濒危物种。但随着持续不断地打击盗猎和建立保护区,藏羚羊的种群现在逐渐恢复到30万只。IUCN决定将藏羚羊“连降两级”,从濒危降为近危。这表示它们的种群虽然暂时没有减少的威胁,但如果不进行持续的保育努力,将可能再次受到威胁。

与人类基因最为相近的哺乳动物类人猿,其6个种中的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被划定为极危,这意味着它们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其余两种类人猿——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物种。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东部大猩猩的数量下降70%以上。非法盗猎的猖獗使其数量不断下降,全球范围内仅存5000只。

在中国,除了大熊猫、藏羚羊是一直以来受到民众关注且得到了有效保护的濒危物种之外,还有许多物种近些年才逐渐走入多数人的视野,这其中有从受胁程度较低升级至较高者,例如,因被人们错误地认为具有“滋阴补肾”作用而被大量捕杀的黄胸鹀,10年内连升3级至濒危级;同样被错误地认为具有“活血、消肿,通乳”等功效的中华穿山甲,则被提升至极危级,而另外几种穿山甲也已全部“升级”。

还有一些物种,人类虽然没有对其进行直接猎杀,它们的数量降低程度也不似黄胸鹀之高,但我们的某些行为,或许将间接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每年春秋两季,都是候鸟迁徙的高峰季节,有时一些观鸟者或拍鸟者,为了追求更近的距离或更高的画质,一再接近那些正在休息或觅食的鸟类。这些鸟类因受到潜在捕食者人类的威胁而四散惊飞。其中一些个体的体力及储备的能量或许并没有恢复到足以迁徙至下一个停歇地的程度,更不要说迁徙之路上还要应对捉摸不定的天气、无处不在的天敌,以及无数铁夹和鸟网的埋伏。

应该受到人们关注的受胁物种决不只有大熊猫、藏羚羊这些离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很遥远的“重量级明星物种”,也应包含许多“轻量级选手”。保护动物,也应该注意保护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物种,或是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物种,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猜你喜欢

藏羚羊名录大熊猫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我们都爱藏羚羊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同贺名录
大熊猫也消暑
作者名录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水中大熊猫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