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7-04-26梁孔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情文章语文

梁孔平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一、正确朗读,养成习惯

朗读的第一个要求是“正确”。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感情朗讀,深切感悟

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最后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文章感情浓郁,教师应很好地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读进去”,做到以情激情,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读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一句时,先指名朗读,一位学生读得十分投入,语调高昂。显然他没有把握住感情的基调,没有真正“读进去”。于是,我适时范读了这一句。读到“光明和快乐”时,语调低沉悲切,读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时,声音颤抖,流下了眼泪,读到最后两个字,几乎读不下去了。读罢,教室里一片静寂,只听见一阵阵轻轻的抽泣声。此时此刻,还需要解释“光明和快乐”吗?还需要点明“小女孩已悲惨地死去了”吗?这样一来,学生已通过读将作品中的“情”抒发出来,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出来。

四、个性朗读,读出创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朗读永远有兴趣,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设情境;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

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是最适合朗读和吟诵的。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有的靠讲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例如,《鸟的天堂》一文,有的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上台介绍“鸟的天堂”的美景;有的以“画家”的身份展示绘画作品“鸟的天堂”;有的模拟作者的身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精彩段落……除了这些方法,学生还可以运用音乐、表演、讲故事等方式进行阅读。总之,教师应创设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多个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努力提高朗读的艺术水平,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感情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