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对策

2017-04-26石远鹏冯用军贾长胜

决策与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文化建设高等教育

石远鹏+冯用军+贾长胜

[摘 要] 为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经过对多所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调查后发现:应用型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遭遇物质层面放弃与再造、精神层面坚守与蜕变和制度层面循序渐进与大刀阔斧砍削等多重困境。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其物质文化转向、师生思想观念积极转变、校园制度文化加快转型等等。否则,应用型本科教育仍会沿袭传统套路运转,不利于转型后应用型人才模式重建,不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关键词] 应用型院校;校园文化;高等教育;文化建设;高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4-0107-05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将此作为即将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1]。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普通本科院校包括2000年以后地方升本院校和一些更名为大学的高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不仅仅在于可以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做好技术技能人才儲备,还不仅仅在于可以为那些希望继续就读的中专、专科学生以及需要继续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一个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它将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黑板上种田的教学方式,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某些本科高校长期形成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尤其是将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思想,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2]

一、转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国家政策影响着高校的定位与规划,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左右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导向、专业设置、师资配置、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和模式。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转型发展的巨大影响。这种转型变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高校,作为一种提供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肩负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四项基本职能,每一项职能的实现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化乃大学魂之所系,是大学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没有文化底蕴的大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3]。校园文化既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又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4]。细而言之,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经过不断传承、选择、创生而逐渐积淀形成的,并对高校的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按照文化分类形态学的“三分法”,我们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此类高校的校园文化产生影响。

(一)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影响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涉及校园与室内环境两方面,包括建筑、校舍、设施设备、教学仪器等等。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物态存在,已经明显受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影响。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有许多环境设计、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等已经不能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面临着淘汰或更新的状况。

(二)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时间发展积淀下来的传统、习惯、精神风貌、氛围等等,比如校训、校风、校歌。这些思想、理念、态势、意识存在于高校的师生员工之中,是经过长期熏染和洗礼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转型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最先从校园精神文化层面开始,也终将归结于这一层面。

(三)校园制度文化方面的影响

校园制度文化是通过政策、制度、文件以及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而形成的约束性的文化载体。它是显性和隐性文化的结合,是维护校园文化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坚实保障,高校转型发展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影响不但包括对各项政策、制度、规定和条例等显性制度文本的重新制定和落实,还包括在制定和落实这些制度时,师生的制度观念的调整和改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校园物质文化的放弃与再造

由于高校转型发展,学校定位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场所、师资要求、教学方式等都必然相应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校园物质文化做出相应调整与转变,这就要求原有与转型思路发生冲突的校园物质文化进行舍弃与改造,以适应高校重新定位和教育教学的需要。这种舍弃和改造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目前,涉及转型的高校,主要是2000年以后从专科升本科的院校。这些院校自筹经费能力较差,国家财政投入较小,以及扩招之后基础建设的欠债问题等等,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面临放弃与再造的经济困境。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坚守与蜕变

校园精神文化反映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关键。高校转型发展要顺利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坚守和蜕变,将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能否成功的关键。这种坚守与蜕变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它的转型变化影响将是持久的、深刻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氛围与关系,体现在“四风”(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部门之间关系等)上。它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里到外的、主动的,而非由外及里、被动的。因此,要想尽快转型成功,校园精神文化是关键,是坚守?还是蜕变?如何坚守?怎样蜕变?这是转型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困境之二。

(三)校园制度文化的循序渐进和大刀阔斧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坚实保障。校园制度文化包括显性的政策、制度、规定和条例等,和隐性的人们在制定和落实这些制度文件时的态度、观念和认知理解上。高校转型发展,意味着制度和政策的调整与变化,那么,我们对待原有的校园制度文化,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还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我们在何时循序渐进,又何时大刀阔斧?这是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困境。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静态文化多、动态文化少‘预设文化多,生成文化少的现象”[5]。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校园文化受科技理性观支配,具有分类简单、操作性强、组织实施方便等长处,但短处也往往显而易见。校园文化建设还应该注重人文理性,发挥高校师生员工的主体性,在更贴近的大学组织内部考察文化、研究文化、生成文化[6]。

高等教育发展分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地方新建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这种转型发展将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尊重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和法则,统一认识,改变观念,积极应对,谋求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转向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更加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根据学校重新定位和专业调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应从以下三个层次做出转变:第一,将完全不符合转型发展的环境、设施设备、儀器等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进行处理,再重新设计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校园环境和重新购置设施设备。第二,对于可以进行改造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要进行改造和充分利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对于一些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学设施等常规性的校园物质文化,应该继续加以利用。总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在扬弃并继承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实现。

(二)师生思想观念积极转变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难实现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就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建,是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的总和,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宣传工作,以会议、学习、培训、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其次,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如积极挖掘成功转型的案例或事例,现身说法,示范引导。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高校师生切实从身边的人或物上发现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和转变的动力和积极性。第三,重建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尊重历史,不能搞一刀切。对此,应在尊重师生的专业背景、教学专长和职业愿景等基础上,有的放矢,帮助师生谋求前进方向,不致迷茫和迷失。只有这样,高校师生员工才会主动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配合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高校师生积极、主动地接纳与适应,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和社会不断为高校及师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提供物质、精神、制度和舆论等方面的支持。

(三)校园制度文化加快转型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层面,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既要重新修订显性的制度文本,又要更新转变隐性的制度观念。校园制度文化的显性与隐性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和谐统一的。因此,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思想统领全局,行动贯穿始终。首先,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学习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出台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积极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营造外部制度环境和氛围。其次,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应依据国家政策制度和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定位,积极谋划,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谋求最佳发展时机。最后,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或重新制定学校的制度文件,迎合学校转型发展的整体定位,保障学校有序、持续发展。对于不符合学校转型发展的制度文件和制度观念,要坚决予以摒弃。对于一些尚具一定合理性的制度,要进行积极地修订和改造,以保障学校的正常发展。

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动态过程是必须的。只有在这个双向过程中,校园制度文化中的制度文本才能不断得以更新和接纳,人们对于制度的思想观念才会得以认知和强化,由此而产生的校园制度文化才能成为高校发展的坚实保障。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是依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转型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这是转型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此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能够尊重校园文化的历史与积淀,又要能够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只有这样,才能谱写出新型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新篇章。

[参考文献]

[1]http://edu.qq.com/a/20140515/010230.htm.

[2]卢彩晨. 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难点与突破[N].光明日报,2014-11-11.

[3]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4]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5]文 君. 我国大学文化的使命、现状及出路[J].北京教育,2011,(6).

[6]史国栋.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责任编辑:熊 欣]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文化建设高等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