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咏春诗词对比赏析

2017-04-26樊晓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咏春对比

樊晓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的手法分析中英咏春诗词的异同,虽然本文研究的两首中英文诗词题材相同,皆以春为题,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诗歌所使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各有特色,风格迥异。

关键词:中英文诗词;咏春;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2

一、引言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的季节,古今中外的诗人都乐于歌颂春天,赞美春天。而且春天景色宜人,给大地带来盎然生机,春天的万物皆可入诗。中英的咏春诗词不在少数,但写作风格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中国的咏春诗歌当中,伤春惜春的词句比较多,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表达了诗人的伤怀情感,感慨春天如此美好却又太过短暂。在英美咏春的诗歌当中,多以各种意向及美好画面赞美万物重生的春天。比如,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William Wordsworth描写春天春意盎然景色的“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

二、中英咏春诗研究对象的界定

辛弃疾出生于北宋灭亡13年之后,时值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韩秋月,2012,p224)。《摸鱼儿》作为咏春伤春的经典之作,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以抒发作者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以含蓄婉转的语气,沉郁叠荡的手法,借咏春之题表达了辛稼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表面上作者写的是惜春宫怨,实则叙述作者的报国之心。全词分上下两阕,词人起笔就叹息只经历了几次春风春雨,春天就要匆匆过去。词的下阕是释意篇,诠释他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和忧愁。

而英国的咏春诗歌当中,以Thomas Nashe的Spring最为出彩。Thomas是伊丽莎白时代活跃于伦敦戏剧界的“大学才子”之一。(刘守兰,2002,p306)。Spring一诗选自纳什的剧本《夏天最后的遗嘱》。本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人托景抒情,抒发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盎然生机和喜悦之情。纳什以诗人特有的敏感和洞察力,从形态、声音、色彩和气味等方面把春回大地的景象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诗人在每一小节的末尾都加上了各种鸣禽的啼唱,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活泼热烈的气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意象对比

词人在《摸鱼儿》中使用了多种伤春意向来表达自己的悲恨难诉的情感。例如上阕中的“落红”,“蛛网”,一切景语皆情语,给人一种春意阑珊,残春花落的萧条感和落败的感觉,生动描绘出词人触景伤情,惜春伤春之情。下阕中“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从而表达词人有志难申,苦闷抑郁的情感。

在纳什的《春》中,意向则更为丰富多彩,清新悦目。我认为诗人之所以能营造出春季乡村田野的美好境界,除了辞藻优美准确外,还要靠意象来完成。诗人运用各种感官意象来塑造他心目中甜美快乐的春天。视觉意象包括“blooms”,“maids”,“birds”,“palm”,“may”,“lambs”,“daisies”,“young lovers”和“old wives”;听觉意象有“sing”“shepherds”“tune”以及“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味觉意象如“sweet spring”。正是因为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抽象的春天变成了可见、可嗅、可听的生动而具体的春,为诗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并增强了艺术气息,使读者能切身体会春天的美好。

《摸鱼儿》多选用暮春残败的代表意象来寓情于景,表达感伤惆怅痛惜之情。相反地,《春》则选用典型的生机勃勃的意象来描绘春季万物复苏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色彩豐富,节奏轻快,更能抒发诗人对春季,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两首咏春诗都使用了“花”这一意象,但一个写的是落花,一个写的是绽放的鲜花;阳光也同时出现在两首诗词当中,但前者描写的是夕阳落日,残光余辉,后者着重写春日里的暖阳,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四、写作手法对比

《摸鱼儿》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表面看这首词的抒情主角是一个身居后宫失去宠爱的妃子,以她的语气来完成全篇。“上片写这个女子面对又一春天的逝去,伤怀感慨;下片写这个女子对与自己争宠的宫妃的幽愤。总体上寄托深远,有象征意义”。(韩秋月,2012,p235)。因此失宠宫女对夕阳残春的低声叹息,实则是爱国志士对祖国山河败落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此外,作者将春拟人化,直接与春对话,明知春天留不住,却道“春且住”,表达自己的不舍,惋惜与伤感,也暗指自己希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陈皇后、杨玉环和赵飞燕的典故也运用得当,委婉深刻,借古讽今。全词情景交融,望景生情,见落花便联想到国势衰微,进而忧心不已。这首词用字准确而巧妙,“消”和“惹”二字用的极好。起笔的“消”字,将词人内心的沉痛哀苦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若即若离的“惹”字,将词人难舍难分的心情勾勒的尤为生动。

《春》这首诗节奏优美,采用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aab cccb dddb a,每小节的前三行格律相同,三节中的最后一行都是叠句,重复使用拟声词“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格律统一,节奏整齐,读起来十分和谐悦耳,富有一种音乐美。此外,诗歌还使用了头韵,“sweet spring”的使用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期待之情。对比的写作手法也有效地突出了意象的巨大作用,“meet”和“sit”两个词语动静对比,使整首诗歌的画面感生动活泼。本诗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诗歌开头一句与最后一句完全相同,使诗歌结构紧凑,读起来荡气回肠,强调了春天是个甜美的季节,加深读者印象,引起共鸣。

五、表达感情及风格对比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作者一生爱国抗金,致力于恢复中原,无奈当时的朝廷腐败昏庸,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得以辛稼轩为首的抗金派屡遭压迫,壮志不能酬,面对国家的局势,小人的排挤,作者自然是倍感苦楚,伤情无限。所以作者看到的春天经历风雨凄凉,蛛网沾絮,夕阳落幕。当他看到花落春去留不住的景象,想到自己的祖国,便感慨万千,直接以“春”为题,以“春”暗指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备受压迫的伤怀。诗歌的风格较为阴郁沉重,但属于婉约和豪放的结合体。“表面看,作品写美人、写伤春哀怨、写花园小径,完全是婉约派的特点;而深层上,写抗金、写报国无门、写英雄怀抱,又是典型的豪放派。”(韩秋月,2012,p237)。

在纳什的眼中,春季百花竞相开放,芳香沁脾,是一年里最最快乐的时光。鸟儿歌唱,羊儿奔跑,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少男少女还是老妇,都很享受春日带来的美好。诗人正是由于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会对生活和自然界仔细观察和品位,创作出富于浓厚生活气息的诗篇,诗中描绘的自然才会有灵性,有情感,有生命力。诗歌风格欢快清新,富有田园色彩和英国乡村气息。

六、结论

通过两首风格相异的中英文咏春诗的比较,本文具体分析了两首诗词在意象使用、修辞手法、遣词用字等方面的特色,并探究了造成两首咏春诗的表达截然相反的原因。虽然这两首诗以春为题材,使用的部分意象也相同,但呈现出的感情却不同,带给人们以不同的春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高民.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韩秋月.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教程:诗歌也可以这样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李青果.诗歌理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5]吴思敬.诗歌基本原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6]李正栓,白凤欣.英语诗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咏春对比
七绝·咏春
咏春
黄茑咏春
咏春社团推动武术“非遗”进校园上海师范大学咏春社团成立
结婚戒指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