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李泽厚

2017-04-26刘效东

牡丹 2017年2期
关键词:史论李泽厚世纪

刘效东

初识李泽厚,还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大学的时候。班内的许多同学都在競相传阅一本讲美学的书,出于好奇,我也禁不住拿来一读,翻开扉页就被它那诗化的语言所打动:“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朋友,你去过北京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

从那以后,我们知道了“有意味的形式”,知道了“积淀”,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叫《美的历程》,也知道了它的作者叫李泽厚。

年少的我们对这本书竟是那样的如痴如醉,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自然就不能据为己有,但又实在抵御不了它的诱惑,于是,我们就采用了最笨的办法:抄,袁训新抄一章,赵睿才抄一章,你抄一章,我抄一章,于是便活脱脱地出现了一个手抄本。

若干年后,当我偶遇当年的美学教师于培杰先生时,向他提及此事,他感到吃惊:我的学生竟然如此地喜欢美学!竟然如此地喜欢李泽厚,连老师都始料未及。

其实,在生活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学子中,李泽厚的“粉丝”又何尝仅仅只有我们,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看了《美的历程》而喜欢上的美学,又有多少人是因看了《批判哲学的批判》而喜欢上的哲学,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如果说,美学研究是李泽厚的开场白,那文化和思想史的研究则是他学术舞台上的重头戏。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思想界刚刚开始解冻,尽管春天到了,但寒意还时常袭来,机械、僵化的意识形态仍把持着各类宣传工具,人们脑海中充斥的仍是:阶级、革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种枯寂、单调、令人窒息的文化荒原上,突然出现了李泽厚的“三大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犹如久旱逢甘霖,在青年们的心田上洒下了丝丝雨露;又如晴天遇惊雷,给沉闷的思想天空带来了一声炸响。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概括: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天人合一,见解原创、独到,发前人之所未发;他对严复、胡适、鲁迅、陈独秀的论述,颠覆了以往的观点,振聋发聩,言他人之所未言;他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还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后记》中写道:“打倒‘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一个苏醒的新时期:农业小生产基础和立于其上的种种观念体系、上层建筑终将消逝,现代化必将实现,人民民主的旗帜要在千年古国的上空中真正飘扬……”

他的价值不在于论题的真知灼见,在于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的意义不在于文笔的行云流水,更在于对真理的不懈求索。

他是一位拓荒者,在贫瘠的思想原野上,播下了鲜活的种子。

他是一位引路人,在年轻人四顾彷徨、茫然无措之时,举起了前行的火把。

李泽厚——八十年代青年的启蒙导师!

后来,李泽厚移居美国,一代学人仿佛渐渐淡出了青年们的视线……

但我们还是经常谈到李泽厚,已成为报纸总编的袁训新谈,已在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的赵睿才也谈……

上个周末,我在一家书店的书架上突然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李泽厚。激动之余不禁有些感慨,人们并没有将他遗忘,于是赶紧将书买下,回家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年代!正如20世纪八十年代不会被历史遗忘一样,当年掀起“文化热”的风云人物李泽厚也不会被青年们遗忘,也不应被遗忘!

几年前,我在读完他的《世纪新梦》后写道:“李泽厚、刘再复等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如我者之青年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由闭塞向开放、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他们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史论李泽厚世纪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百年边疆治理思想史论
世纪赞歌
李泽厚的巧克力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