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浮士德难题在王尔德童话中的体现

2017-04-26田慧芳

牡丹 2017年2期
关键词:浮士德王尔德弗洛伊德

田慧芳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唯美主义作家,除了创作颇有名气的戏剧作品外,还创作了一些童话作品,在世界童话界占据一席之地。在他的童话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浮士德式难题。对此,本文尝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予以阐释、解读。通过挖掘童话潜文本,我们得出结论,即王尔德童话作品所设计的浮士德难题,实际上非常符合弗洛伊德人格结构里所提到的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像打鱼人那样偏执于肉欲还是像快乐王子那样偏执于道德,最终都要走向毁灭。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看不懂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对此,王尔德却表示,他的童话也属于成年人。王尔德的童话颠覆了传统童话以道德劝诫为中心的说教,夹杂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其童话作品中常见的浮士德难题恰恰是这一特点的反映。

一、浮士德难题在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体现

在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经常出现一些相互冲突又自相矛盾的命题,被称为“浮士德难题”。这些难题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是人们寻找人生价值时所无法逃避的两难选择,包括:“灵”与“肉”、自然欲求与道德要求、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这一点在王尔德童话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一)自然欲望和道德责任之间的两难境地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打鱼人在海边竟然捉住了一条人鱼,人鱼长得非常美丽,歌声也极为动听,打鱼人无法禁受诱惑,深深地爱上了人鱼。可是,由于受到灵魂的阻挠,打鱼人无法接近人鱼。人鱼对他说,只有他肯送走自己的灵魂,她才能够爱上他。在童话中,灵魂(代表着理性精神)和爱(代表着感性情感)二者之间对立尖锐,打鱼人要想获得爱,就必须付出放弃灵魂的代价。对此,处在诱惑之中的打鱼人露骨表白,夸赞人鱼比晨星还要美,比月亮还要白,为了获得她的肉体,他愿放弃自己的灵魂,离开天国去追寻她。从打鱼人的选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可是,具有宗教与道德评判权力的神父,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他将灵魂抬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把没有灵魂的躯体看作是“那些不分善恶的野兽一样”,而来自肉体的爱则充满了淫邪。

狂热地追求欲望,一定会冲破理性的约束,进而导致道德危机。这就是王尔德在描绘打鱼人在追求肉欲的时候,又极力刻画他的堕落过程。肉体与灵魂的冲突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深远地预示了二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社会属性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在文明世界;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一个人们追求纯美、纯粹的爱的障碍。浮士德难题在这里集中体现为自然欲望和道德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二)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境地

在作品《快乐王子》中,生前不知愁滋味的王子,死后变成了一座雕像,却看到了城市里的痛苦与丑陋。极不开心的他,“两个明亮的蓝宝石”一样的眼里饱含了泪水,他从快乐王子变成了伤心王子。后来,他在燕子的帮助下,把身上全部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帮助穷人,而自己变成了一座黯淡而丑陋的雕像。当燕子死在他的脚下后,他沉闷的心被打破了。他的塑像被推倒,被扔进铸造炉中,可是,他沉闷的心不会融化。最后,快乐王子的铅灰色心脏和燕子的身体——带着这“两个最珍贵的东西”,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终于升到天上。

在这里,快乐王子的雕像代表的是社会责任。虽然他有一颗沉闷的心,但他同情和怜悯穷人。快乐王子把他所有的珠宝都分给了穷人,并为此感到高兴。他的这种自我牺牲帮助了无数的穷人。

快乐王子和燕子都因无私奉献而做出了自我牺牲,他们的奉献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天下所有穷人的幸福。正是英国人民的觉醒,唤醒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在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之间,快乐王子无疑选择了后者。

二、精神分析法解读浮士德式难题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第一次将心理学与文学联系起来,极大拓宽了文学研究范围。他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伊德(又被称作本我)、自我和超我。伊德根据“快乐原则”来活动,它完全没有意识,通常是性本能;自我依照“现实原则”开展活动,象征理性,它可以感受外界影响,完成本能要求;超我依据“至善原则”活动,象征社会道德准则,它常常压抑本能冲动。

这三部分中,伊德和超我常常发生激烈的矛盾,而自我则一直尝试调和二者的关系。正常情况下,三者是协调、统一的。当它们丧失平衡,导致冲突时,常常造成精神病症或者人格异常。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传开后,在作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它对于人们细致把握、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中压抑与反抗这一复杂关系大有帮助。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反映了浮士德式的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本我和超我的不平衡。自然欲望和个人幸福的化身是本能的欲望,它们都受制于一个框架——道德。就像打鱼人想体验世俗快乐一样,他想要的幸福生活是人鱼和大海。财富、智慧都没能挽留住他,为了得到人鱼的爱恋,打鱼人想方设法抛弃了灵魂,灵魂失去了肉体的依附,游荡在人间,沾染了罪恶。在王尔德的童话中,道德、智慧与财富都显得十分黯淡,历史性地让唯美主义颠覆了传统价值观。打鱼人为了追求美而舍弃灵魂,这绝对是感性对理性、道德的一次胜利,其根本原因是本我与超我关系的极度失衡。

打鱼人或快乐王子进退两难的困境,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遇到。选择自然的欲望,我们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选择道德,我们又可能会感到压抑。像浮士德一样,我们在艰难寻找生命价值的时候,总会遇到类似的心理困境。活着的快乐王子是本我的化身,快乐王子的珠宝可以被视为物化的本我。同样,燕子也可以被视为本我的化身。活着的王子和燕子是相同的,它们都遵循快乐原则,而快乐王子的雕像遵循的则是道德原则。很明显,他是超我的化身。他不断请求燕子推迟他的埃及之旅。

“燕子,燕子,小燕子,”王子说,“你不留下來陪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吗?”

在童话中,快乐王子的这种请求一共出现了三次。运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它实际上是超我压抑本能欲望、迟滞本我的冲动、抵挡和本我有关的力量。

然而,在故事的结尾,在把他所有的珠宝都给了穷人后,快乐王子变成了一个丑陋的雕像,并被拆除……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相比,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结局是残忍的。快乐王子牺牲自我,帮助大多数人获得了幸福,可是,他收获的不是赞美,而是嫌弃。这种结局似乎反映了王尔德的焦虑,超越个人的社会责任幸福吗?或是否值得这样去做?

无论选择本我,还是超我,都会导致灭亡的道路。像打鱼人偏执的自然欲望或快乐王子偏执的道德,最后都因为失衡而走向毁灭。只有自我与超我、本我之间进行协调,达到自我平衡,才是最佳的状态。

这些童话故事展示了一个“心理集成电路不平衡的世界”(斯奈德)。这种心理失衡只是反映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美国评论家莱昂内尔·特里林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有助于解决一个重要的文学问题,即解释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和艺术家的气质。

三、结语

王尔德的童话世界既美丽又神奇,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超越甚至颠覆了以道德说教为中心的传统童话,交织着复杂的思想斗争。

根据精神分析法,人们不难看出王尔德童话中浮士德困境里所隐藏的东西。在《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和《快乐王子》中,浮士德难题本质上是本我、超我之间的二难选择。王尔德编织的浮士德难题,更多的是暗示本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像打鱼人那样偏执于肉欲还是像快乐王子那样偏执于道德,最终都要走向毁灭。

(宝鸡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浮士德王尔德弗洛伊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