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问题电缆”惹众怒“学区房热”须降温
2017-04-26碧海风
□ 碧海风
第九十七回“问题电缆”惹众怒“学区房热”须降温
□ 碧海风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名自称是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员工的网友,在某网络论坛发布了一篇名为《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的帖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该帖称,西安地铁3号线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整条线路所用电缆“偷工减料,各项生产指标都不符合地铁施工标准”,电缆线径的实际横截面积小于标称的横截面积,会造成电缆电线的发热过大,不仅会损耗大量动力,还可能发生火灾。该事件自3月13日被曝光后,持续发酵。3月20日晚,西安市政府针对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西安地铁3号线所使用5种规格的由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缆取样送检结果均不合格,8名相关人员已经被依法控制。西安市纪委3月28日宣布,因西安地铁3号线使用问题电缆,西安市地铁办原副主任唐宏波等12人涉嫌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除了西安地铁3号线使用了奥凯问题电缆外,成都、合肥等地也发现地铁项目使用了奥凯公司的电缆产品,奥凯电缆的客户中有不少还是央企。
安全无小事。众所周知,城市地铁每天客载量巨大,运行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运行的每个细节都关乎公共安全。而作为地铁项目必不可少的电缆,其合格与否自然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地铁是以电源为动能的超大型交通工具,据资料表明,西安地铁3号线使用35KV电压等级,对于这样高等级的电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电缆线,确保地铁顺利运行。
很难想象,西安地铁3号线所使用的5种规格的电缆取样送检结果均不合格。地铁上的电缆线,就是动力线、生命线,如果这样的伪劣电缆线长期使用,会出现高温熔断、胶皮燃烧、发出毒气等危险情形,整个地铁上数千人的性命堪忧,其后果和影响均不堪设想。这样的电缆线如果不换,有哪位乘客敢坐呢?
令人欣慰的是,相比过去一些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的速度和态度,西安市政府针对此次事件,直面问题、迅速行动,给处于安全疑虑中的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体现出解决问题、维护安全的诚意。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从人人追问的地铁安全问题,到一个公众皆可托付的安全环境,到底需要走多久?这些问题都是当政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处理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问题,除了就具体事件的责任追究外,还有诸多疑惑需要解开。比如,公众质疑的陕西奥凯公司,为何在投产仅仅两个月后,就能以低价竞标方式拿下西安地铁3号线的订单?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市场知名度的企业,如何被陕西省工商管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在招标过程中是否有权力插手,是否有权钱交易?而最为期待的,是在这一切查清后,对相关当事人的惩罚。须知,公共安全是天大的事,任何欺上瞒下、想以侥幸心态躲过安全检查的行为都是徒劳的。对这类戕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处罚起来一定不能手软,唯有如此,才能让敢于试水者长记性。
此正是:
打击造假须重拳,
亡羊补牢未为晚!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办?禅师说: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这大概是近来网络上最火的一个段子了。学区房概念缘于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该政策初衷是为了推动教育公平,但是如今,择校变成了择房,要上好学校,几乎只有购买学区房这一条路。学区房价格一路涨上了天,优质教育资源似乎成了富裕阶层的特权。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多家单位开展的联合行动,为试图打“过道学区房”擦边球的购买者浇了一盆冷水:3月23日,针对此前报道的“过道学区房可作为入学资格”等现象,北京市教委、规划国土委、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提出打击“过道学区房”现象的措施,推出三个“一律不”原则,即过道房一律不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一律不准上户口、一律不作为入学资格,以防止恶意炒作此类学区房的现象发生和扩大。
所谓“过道学区房”,是指不具备居住条件却有房产证的过道“零居”。因为卖家说能落户口,可以就近上学,于是成了中介力推的“学区房”。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北京一房产中介网站上看到一个超级奇葩的“学区房”,无实体房间,为小院过道,但可落户,可上附近的一所小学,标价150万元,引起舆论哗然。
房屋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一般说来,房屋价格与居住功能(包括面积、地段、环境等)直接挂钩。“过道学区房”着实令人惊愕,其压根儿就不适合生活和居住,却还是有人任性购买,甚至是火急火燎地抢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其占据了“天时地利”——“天时”,就是大家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地利”,就是其靠近好学校。
时下,很多学区房的价格早已背离了居住功能。对一些面积狭小、环境恶劣的学区房,买家一般不会搬过去居住,只求能够顺利落户。这种有悖房地产市场规律的现象,其产生的背景正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此次北京市的做法断绝了“过道学区房”的后路,但恐怕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只要市场有需求,走了“某某学区房”,还会有其他的“某某学区房”前仆后继。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凡是有诉求的地方,就会出现市场,哪怕这个市场是不健康的。
“过道学区房”毕竟只是极端案例,要实现“学区房热”的整体降温,还须另谋良策。治理择校热,根本在于疏导家长的择校需求,治本之策更在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缩小学校间的办学质量、条件差距。
此正是:
教育资源须均衡,
“过道学区”成笑谈。
黎 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