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复兴有我在
——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巡礼

2017-04-26通讯员董立晓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胶东威海党性

□本刊记者 邢 华 通讯员 董立晓

民族复兴有我在
——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巡礼

□本刊记者 邢 华 通讯员 董立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那么,复兴之梦的起点在哪里?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探索?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源自哪里?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整合威海历史资源,用甲午战争以来的一个个鲜活的史实,明确回答了上述重大问题。

独特的历史资源如颗颗珍珠散落威海

1894年,对世界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2月,北洋海军在威海湾遭受日军重创,全军覆没,大清王朝天朝上国之梦彻底破碎,中华民族走进苦难深渊,步入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

面对列强割据、混战不断、压迫重重,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但被历史一一证明“此路不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唤醒民众英勇抗敌,力挽狂澜,无数共产党人以血肉之躯,铺就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

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威海湾畔被压迫了太久的民众,率先觉醒、积极响应。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诞生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由此成长出人民解放军的四个军。在这过程中,胶东地区先后有50多万优秀儿女积极参军参战,7.6万多人为国捐躯,10万多人因伤致残,280多万人踊跃支前,7250名干部南下北上……描绘了“大后方、大参军、大支前、大调干”的红色画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奋发有为的威海儿女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献身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护国家的绝密资料。成山林场副场长沈秀芹,舍己为公、艰苦创业,“把一生交给党安排”,为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威海人,踊跃争当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振兴民族工业、促进经济繁荣、实现人民幸福中大显身手,挺起了时代的脊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威海被确定为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整版报道。

一段段轰轰烈烈的悲壮历史,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如散落在威海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各自折射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云变幻与人性光辉。每一颗珍珠虽然光华闪亮,却因为没有将它们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架构,而难以产生璀璨夺目的光芒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2016年年初,按照山东省委和省委组织部关于打造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感染力和针对性的要求,威海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珠,决定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基地,为常态化的党员干部教育提供真实而生动的培训平台。

穿珠成链精心构筑“复兴沙盘”

在时间跨度上,威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涵盖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历史人物上,既有胶东特委、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样的地方党和军队组织集体,又有马石山十勇士、乳娘这样的人物群像,还有郭永怀、沈秀芹这样的人物个体;在史料层次上,既有甲午战争这样对全民族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又有天福山起义这样对红色革命贡献卓越的重要事件,还有威海的科学发展实践这样反映改革开放宏大主题的地域性事件;在典型价值上,既有国殇之痛楚、抗争之悲壮,更有建设之艰辛、复兴之信心和实践之豪迈……

面对如此丰富复杂的资源禀赋,威海市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跳出地域局限,站在全党和全国大局的高度进行定位和思考,经过对中央精神的融会贯通、对历史脉络的系统梳理和对独特资源的有机把握,确定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梦碎、梦醒、筑梦、追梦”为主线,以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主旨,以“警醒、感悟、自信、坚定”为基调,统领基地建设全局。

按照这一顶层设计,教育基地设置了三大板块教学专题。

第一板块:甲午国殇与历史选择,主要回答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依托甲午战争陈列馆、殇思厅、历史选择厅,全面展示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及对近代中国的深刻影响,在民族危难之时有识之士对救国之路的艰难探索,让人们在沉痛的历史事件和背景中领悟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第二板块:红色胶东与民族独立,主要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依托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和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等红色资源,让人们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故事面前深刻理解党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血肉关系。

第三板块:奋发图强与民族振兴,主要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依托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沈秀芹纪念馆、威高集团、金猴集团、迪尚集团、幸福威海展馆和《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复兴之路上的威海》展览,集中展现建国初期英模人物的信念与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开拓与奋进、党和政府为实现“人民幸福”做的努力与成效及新中国和威海在复兴之路上的辉煌历程,让学员从事实中增强“四个自信”。

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升华培训主题,使感动变成感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基地还设计了一堂主题课、两堂专题课、N部影视教学片的“1+2+N”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甲午国殇》《历史选择》和《红色胶东》三套教材,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好评如潮4万多人走进基地接受教育

用事实说话,让历史发声,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冰冷沉寂的文物与热血沸腾的故事相互交融,让所有走进培训基地的学员,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与灵魂触动。

一位初为人母的学员听完乳娘的故事后泣不成声。她说:“乳娘们可以舍弃一切,甚至不顾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亲生骨肉,这种大爱感天动地。”

一名老干部参观完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感慨道:“在此之前,我对他一无所知;在此之后,我对他铭记终生。”

许多年轻干部在参观基地后感慨地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都是宏观理论上的认识,而缺少感性认知,通过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真切地碰触到了民族兴衰的史实,认识到了什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017年3月13日,山东省干部学院举办的全省县(市、区)委组织部长第五期培训班在刘公岛进行现场教学。本刊记者 邢 华//摄影

专家学者也对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指出,基地以小见大,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清晰地展示出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认为,威海是中国梦的起始和发轫之地,将教育基地的主题确定为“民族复兴”是正确的,这个“点”找得准。

山东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先后多次到教育基地现场指导,认为威海的教育基地立意深远、意义重大,完整展现了中华民族“梦碎、梦醒、筑梦、追梦”的复兴历程,为全省党性教育“大树”厘清了根脉、增添了枝叶,为党的历史发掘、党员干部培训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和新的贡献。

沂蒙红色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举生评价道,教育基地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在刘公岛是思考,在天福山是力量,在胶东育儿所是感动,在威高集团成就展是自信,这条历史脉络简洁清晰,有血有肉,有深情大爱,看似讲历史,实则启迪现实,返照自身。

目前,基地已接待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家、学生、海外归国人才等4万多人次,先后被授予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全国妇联“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基地、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等称号,工作经验获评2015—2016年度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当前,基地又启动了“奋战180天深化提升行动”,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将基地打造成为威海闪亮而独特的城市新名片。

猜你喜欢

胶东威海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威海港口》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胶东面塑——花饽饽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