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 文旅结合铸品牌

2017-04-26敏海彤

中国西部 2017年4期
关键词:堡子农家乐花儿

文/敏海彤

全域旅游 文旅结合铸品牌

文/敏海彤

千年睡佛 摄影/徐忠亮

已是三月,临潭还是初春。迎春花已迫不及待地绽开了笑脸,枝头的小鸟也早已换上了春装。这天一大早,我与某旅游资源考察团一起从县城出发,去看看春天的临潭。

① 莲花叠翠 摄影/马军

徜徉莲花山,赏山赏水赴花儿会

我们选择的是一条还未开发的山路,虽不好走,但一路景色怡人。沿途两面大山被树木覆盖得严严实实,偶尔窜出来的充满藏族气息的小村庄恬静而神秘。翻过一座山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望无边的草地,小草刚抽出嫩芽,所以“草色遥看近却无”,草地上有三五成群的绵羊,还有宛如草原贵族般休闲吃草的牦牛,不时地会看到草地上显现出一汪清澈,那些都是地底渗出的溪水。汽车行驶近两个小时,穿过黄涧子便到了冶力关4A级景区,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便位于景区内。

漫步在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湛蓝的天空,形态各异的白云,幽静高远;举目望去,远处山坡上的松林黝黑一片,山涧的泉水嬉笑着流淌,一切仿佛油彩绘就。耳畔不时传来嘹亮的花儿声:“田里的庄稼山里的草,我们莲花山的风景实话好,这里山清水秀林眼茂,都说临潭环境稀不好(稀不意为非常)……”

春寒料峭,但寒冷的天气挡不住游客们热爱自然、热爱美景的炙热情怀。看,这里有骑车而来的驴友、挎着单反的摄影爱好者、爱好攀爬的登山者、探访民俗文化的学者,甚至还有只为呼吸新鲜空气而来的养生人士。

这里有景色秀丽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天池冶海、雄伟壮丽的中国第一卧佛、奇特幽静的国家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隐秘的中国第一阴阳石、绿涛茫茫的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理想的避暑度假之所和物华天宝的旅游胜地,因其山奇水秀,旖旎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享有“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的美誉。

景区被选定为中央电视台影视拍摄基地,先后完成了张纪中版《西游记》、大型历史剧《英雄时代》的拍摄,还将在景区拍摄《侠客行》《书剑恩仇录》等影视作品。景区每年还举办中国拔河公开赛暨临潭拔河节、临潭花儿会等活动。景区被美国最具权威杂志《视野》《探险》评选为“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并先后被授予“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绚丽甘肃’最佳生态旅游景区”等殊荣。目前,该景区被定为甘肃省20个全域旅游的大景区之一,大景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莲花山的闻名不仅仅是因为其秀丽的风光,更是因为一年一度举办的莲花山花儿会。每逢花儿会,莲花山附近三州六县的汉、回、藏、土等各民族群众都会参加。”临潭县旅游局局长高丽珍说。唱家们事先会约好“联手”,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演唱时两军对阵,即兴编词,高潮迭起,妙不可言。有独唱,即优秀而自信的花儿把式主动为大家一展歌喉,尽情抒怀;有互不服气的歌手,在听众面前对唱,一决胜负;还有合唱,这是一种规模更大,人数众多的演唱形式,很多人同唱一首花儿,群情激昂,歌如潮拥,或一唱百和,山回谷应,场面十分壮观。最有趣的是马莲绳拦路,当地人用生长在山野的马莲草编成绳,拦住游人去路,要游人对唱花儿。遇上会唱花儿的,此唱彼和,且对答风趣、幽默,更会引来不少围观的人群。歌毕,邀歌者在阵阵喝彩声中放被邀者通行,有的还会端出自酿的青稞美酒让他品尝,与他交友。若是遇到不会唱的或对答不上的,被邀者就得拿出事先准备的瓜子、糖果之类,送给拦路者以求让路通行,走一处,拦一处,既是歌场,又是考场,问得妙,答得巧,内容广泛,别开生面。

漫步文博馆,穿越时空畅游洮州

步入坐落在冶木河对面的临潭民俗文化博物馆,随着讲解员流畅的讲解,大家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从距今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到临潭县的和平解放;从史前的陶器到现在精美绝伦的刺绣制品……临潭的历史和文化惊艳了游人。

“临潭是古洮河文明的中心,临潭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民俗文化更是璀璨夺目。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临潭县委宣传部部长山梅兰说。

近年来临潭县抓紧实施“历史再现工程”。流顺红堡子“洮州民俗文化博览馆”被列为全省38个“历史再现”示范性博物馆之一,是甘南州唯一入选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流顺红堡子村、王旗磨沟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洮州卫城、古战牛城保护开发项目列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成为未来五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

临潭县文化馆馆长牛蕊说:“我县积极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和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摸底工作,共挖掘整理了二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洮绣、牛氏金属铸造技艺、流顺大明立式压油坊、木雕技艺、彩绘、古战申氏银饰加工技艺、打切刀、哈尕滩烟火等9项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上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新城镇,看针起针落绣乡愁

告别冶力关,考察团一行驱车前往明代洮州卫城所在地新城镇。还未进入新城,便听到那优美动听的花儿声:“你是赵家娘娘子,十三省的人样子,飞禽过来掠(描摹)样子(十三省指全国,明朝将全国分为十三省;人样子指明朝的宫廷装扮)。”

走在新城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头顶大手帕,身穿过襟盘扣的半长袍,开叉很高,紧口便裤,足蹬凤头绣花鞋,穿着俊俏艳丽的妇女。这些服装具有鲜明的明代江淮一带汉族妇女服装的特点。它有别于周围其它地区的服装,只是在洮州卫城一带流行。那是明朝初年江淮移民带过来的服饰。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600年前的大迁徙,一朝分别,千里之外,定是生离死别。当时的南京城肯定是哭声一片,割舍亲情,捧一把故乡的土,从此天各一方。男子将一腔热情投入到守卫边关、保家卫国之中。细腻婉约的水乡女儿将所有的乡愁寄托到手中的绣品里。那一时期,洮绣是一种乡愁。细细的绣花针总也绣不尽对故土的眷恋。五彩斑斓的绣线缠不完内心无尽的乡愁,一幅幅绣品展现着江南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也寄托着女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冀。

在此后6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洮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在无数次起针、落针过程中,用色彩斑斓的绣线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把临潭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表露无遗。一幅幅绣品无一不是自然美学与艺术美学的结合体。洮绣传承自苏绣,而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洮绣作品少了江南水乡的婉约细腻,多了藏区高原的粗犷豪放。临潭妇女最为拿手的“剁绣”,追求绣花的立体感,是更具有临潭风格的一种绣法。

②M84出土陶器

③④古法榨油 摄影/马廷义

多年来,洮绣艺术与临潭人民的喜怒哀乐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年头岁尾的各种节庆活动,以及婚丧嫁娶、走亲访友都离不开洮绣绣品。尤其是婚嫁场合,简直就是洮绣的展场。近年来,临潭新娘的洮绣嫁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丰富。象征吉祥喜庆的各色洮绣嫁妆,倾注着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与祝福,也寄托着人们对婚姻生活“花好月圆”的期望。

如今,西北的风沙已经把昔日水乡儿女磨炼成草原上的雄鹰,他们与藏、回、土等十几个民族和睦相处,但他们的基因中还有江淮的侠骨柔肠,从而构成了甘南草原一道特有的人文景观。

①红军长征洮州会议纪念馆旧址 摄影/高云

②红堡子 摄影/马廷义

谒拜城隍庙,忆八百年峥嵘岁月

从洮州卫城迎薰门(南门)进城,直走大约500米左右便到了城隍庙。还未走近,就听到花儿声:“城隍庙里柏香呛/先给天上玉帝唱/叫把透雨落一场,叫把各处庄稼长/叫把斗价(粮价)塌到三倍上……” 临潭好多庙会既是神会也是花儿会,用花儿娱神,表达了老百姓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这城隍庙既是历史文物又是革命文物。

据史料记载,城隍庙原为北宋吐蕃厮首领“鬼章王”官邸,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进军云南大理时曾在这里设“前线指挥部”。

1936年8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临潭,朱德、徐向前率部队进驻新城,在城隍庙里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并召开了著名的洮州会议,朱德在城隍庙的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城隍庙里的苏维埃旧址在2011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更名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自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累计免费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他们在这里追忆革命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长征精神,感受红色力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馆长黎英广告诉我们。

流顺红堡子,明代军事设施遗址

离开新城镇,几分钟的车程便到流顺乡红堡子村。红堡子是明代的军事设施遗址。真是地如其名,远远望去,只见一大片红色迎面而来,红色的墙,红色的屋顶。汽车顺着一条小土路开进村子,一会便看到飞檐翘角的城门。在城堡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简介:红堡子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洮州世袭百户刘贵驻防洮州时所筑。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红堡子呈正方形,边长90-97米。堡墙为夯筑,夯层厚0.07-0.1米,基宽7米,顶宽2.9米,高10米。顶上原有木栅栏女墙,现存石柱基上有直径约0.1米的石孔,每隔3米一处。门向西开,宽3.5米,拱形,门内侧两边有宽约4.7米的石砌台阶形马道。

红堡子保存较为完整,堡内有村民居住。城门顶和北墙修有庙宇。堡的正北方有古民居一处,为刘贵之子刘顺始建,几废几建,现存为清末建筑,是洮州传统民居的典范,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流顺乡名便源于刘顺的名字。现在,《刘氏家谱》和明代皇帝所颁的三道圣旨等珍贵史料存放在刘氏后裔家中,保存完整。

③冶海神韵 摄影/巨岩云

留富于民,旅游成新兴支柱产业

“临潭县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力实施‘旅游带县’战略,按照‘依托资源、开拓市场、突出特色、扩大宣传、打牢基础、培植龙头’的科学发展思路,坚持内抓建设,外抓宣传,努力实现‘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使临潭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临潭县县长李生文介绍道。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是留富于民。临潭县着力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民族服饰、洮绣、洮砚、铜器等工艺品,以及木耳、狼肚菌、蘑菇、野燕麦、豌豆粉、土豆粉条、菜籽油等农特产品的制作销售已初具规模,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临潭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洮绣、土野珍菜等旅游商品生产基地设到乡村,让更多老百姓找到致富的门路。临潭积极扶持引导城关、卓洛刺绣厂、八角乡农产品加工厂、新城镇宏盛粮油公司、临潭弘泰和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高原特色旅游商品公司等企业拓展业务,开发新产品。

近年来,临潭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冶力关生态旅游区、新城红色文化旅游、城关民俗文化旅游三点连成一线,以九甸峡水上游览、鹿儿沟自然风景区为两翼的全县“三点一线、一体两翼”的旅游格局。旅游队伍不断壮大,旅游就业人数达4500多人。

夜幕降临,冶力关镇堡子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渐次明亮起来。“神韵生态园”的标牌也亮起来,这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农家乐。屋内,床铺柔软整洁,液晶电视、室内卫生间齐备。农家乐的女主人是梁玉红,冶力关镇堡子村人。她是一位致富能手,也是在旅游发展中受益的创业者。早在2005年,梁玉红就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当年净利润就达3万多元,如今,年收入已增加到20多万元。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农家乐的经营户发展到现在的120多户,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8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元,形成了规模化的农家乐经营示范区。

“过去咱就是个土里刨食的老农民,辛苦一年都挣不了几个钱。这几年,因为游客增多,农家乐成了这里的一大亮点,附近的村子都发展了农家乐。农家乐成了游客休闲消费的必去之处。” 梁玉红说,“天南海北的游客让村里人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如今村里建立了接待中心,成立了旅游公司,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在农家乐都通过微信预订了,旅游服务业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了养殖、种植业的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冶力关关街村、池沟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示范村”和“中国旅游模范村”。截至目前,全县有农家乐500多户,冶海马队、庙花山马队有马匹100多只。

美丽的风光、规范的服务,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据统计,过去五年,临潭县累计接待游客620.6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7.6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25%。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夜的香气弥漫开来,在月光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穹顶。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里那样现实了,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像醉了一样,让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我伏在窗前,将十里卧佛尽收眼底。在月光的笼罩下,这沉睡千年的卧佛更加闲雅、安详。十里卧佛又被称为“将军睡千年”。午夜梦回,曾记否,当年金戈铁马,战鼓雷鸣,一将成名,英雄今何在?

“远方的朋友你快来,来尝一尝我们的农家饭……”听,不知哪里传来的洮州花儿正向游客发出热情诚挚的邀请。春天的洮州,很美!(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堡子农家乐花儿
堡子书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堡子坳10号
堡子记(短篇小说)
给张家口堡子里的『有机』 发展建议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