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苏联留给俄罗斯运力最强的火箭
2017-04-26小火箭
□ 小火箭
质子:苏联留给俄罗斯运力最强的火箭
□ 小火箭
质子火箭的雕像在目送质子火箭升空
提起苏联的火箭,人们或许会立刻想到属于R-7火箭系列的联盟火箭,或者是苏联屡败屡战的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N-1重型运载火箭,亦或是用来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能源”号火箭。
但是,冷战后期,苏联放弃了能够将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能源”号火箭。解体后的苏联,留给新生的俄罗斯的能力最强的火箭,不是R-7系列的联盟,也不是“能源”号,而是一开始并没有被当做运载火箭来研发,但却在苏联解体后顽强地存活下来,并成为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中坚力量的“质子”火箭。
“质子”火箭以20.7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了“联盟”火箭(6.45吨),成为了苏联留给俄罗斯的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切洛梅的大计划
说起“质子”火箭,那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它的设计者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博士了。
质子号火箭设计师切洛梅博士
1958年,切洛梅向苏联最高领导部门提出了一个大计划:研制一系列导弹和运载火箭,其中,该系列的导弹具有12000千米的射程,是名副其实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同系列的运载火箭拥有和上述弹道导弹通用的结构,能够将巨大的军用空间站送上太空,还能够把探测器甚至是航天员送上月球、火星、金星。
其实看上图老爷子胸前戴的5枚奖章,就能够知道他并非等闲之辈了。左数第1枚和第2枚是苏联国家奖章!(苏联最高荣誉体系之一)左数第3枚是列宁奖章!(苏联最高荣誉体系之一,奖给科学、文学、艺术、建筑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切洛梅右胸佩戴的2枚奖章就更要说一下了。这是传说中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章!专门颁发给为苏联做过重大贡献的人。
切洛梅老爷子得了2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章。按规定,得了2枚这种奖章的人,国家会专门在他的出生地竖立铜像或纪念碑来表彰。怎么样,够霸气了吧。
切洛梅博士,1914年生于沙皇俄国时代的谢德尔采(如今该地属于波兰)。在一战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童年和充满饥饿与不安的少年时代过去后,18岁的切洛梅考入基辅理工学院(基辅航空学院的前身)。在这里,他展现了数学和力学方面的天赋。大学一毕业,他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向量分析》。二战时期,他研制了苏联第一台脉动冲压发动机(独立于德国与法国的研究)。
1951年,37岁的切洛梅完成答辩,被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科罗廖夫、苏霍伊、茹科夫斯基、图波列夫都是在这里毕业的)。4年后,切洛梅成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切洛梅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
1958年,切洛梅提出了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方案,成为了苏联最早提出多级洲际弹道导弹方案的人。
切洛梅博士提出的УР-500导弹(火箭)
这里要对УР这个型号名称解释一番。仅仅从这个名字其实就可以看出切洛梅的理想了。УР是俄 语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ракета 的 缩 写。 其 中,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是万能的、通用的意思。而 ракета是火箭和导弹的意思。是的,在俄语中, 火箭和导弹是同一个词,都是ракета,也就没有咱们非得分清楚火箭和导弹的那种纠结了。本来就是同一类飞行器嘛。
切洛梅的理想在这个型号的名称中显露无疑:通用的、万能的导弹(火箭),近可当洲际弹道导弹用,中可发射近地轨道卫星,远可进行深空探测。
质子的倔强
1965年,被苏联军方抛弃的УР-500导弹争取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它矗立在拜科努尔发射基地。
从1965年7月16日开始,切洛梅的火箭发射了一系列名为“质子”的科学实验卫星。“质子”卫星是人类较早地能够在太空中对高能粒子、夸克等物质进行研究的卫星。
为什么切洛梅的火箭能够争取到这样的发射任务呢?
因为“质子”卫星重17吨,是卫星中的庞然大物。科罗廖夫的R-7火箭最多只能运载6.45吨的载荷。在当时,这个系列的卫星,也就只有切洛梅的火箭可以发射了。
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切洛梅开始淡化УР-500导弹这个名称,而改用“质子”火箭来称呼他的巅峰之作。(为了纪念他争取到了发射“质子”卫星的任务而保住了УР-500项目的不易。)
但是,“质子”火箭的发展依然不顺。按照苏联的标准,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要在90%以上才能够正式被列入国家型号。但是,从1965年到1972年,质子火箭事故频频,直到1977年,质子火箭才终于勉强通过了正式验收。
“质子”火箭和“质子”-K火箭示意图
但是,切洛梅博士并未有一刻停止他的研究。
1967年3月10日,带有上面级的3级运载火箭——“质子”-K火箭迎来了它的首次发射。面临种种困难,“质子”系列火箭不仅没有退缩,还在逐步添丁。在4枚火箭示意图中,最左侧是“质子”火箭基本型(共2级),其他3枚为“质子”-K。
躺在厂房中的“质子”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
这是正在莫斯科进行总装的“质子”系列火箭。我们能够看到连在一起的第一级与第二级,这两级共同构成了“质子”系列火箭的基础级。
拥有6台一级发动机的“质子”火箭
几乎毋庸置疑的是,“质子”火箭最容易被辨识出来的外形特征就是她的6台一级发动机呈正六边形的布局方式了。
“质子”系列火箭的第一级拥有6台RD-253常温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14.7MPa。
RD-253常温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
RD-253发动机干重1.08吨,喷管直径1.5米,喷管扩张比为26.2。苏联人对发动机喷管的设计颇具美学造诣。
RD-253常温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
6台RD-253为“质子”火箭的基础级提供了10470千牛的推力,让“质子”火箭拥有了强大的运载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质子”火箭的第一级的一周鼓起来的部分并不是助推器,而是推进剂的贮箱。这些贮箱是与火箭“芯级”连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质子”火箭看起来像是捆了6台助推器,而实际上它1台助推器都没有。
火箭第一级外侧环向布置了6个推进剂贮箱,但它们并非助推器,即在发射后并不与箭体分离。
那“质子”火箭的第一级长成这个样子,里面到底是怎样的结构呢?
哈,原来是这个样子的。6台RD-253发动机实际上是安装在“质子”火箭第一级的推进剂贮箱下方的。
6个长得像助推器的大鼓包里面,并没有其他管路和发动机,而仅仅是安置了一个偏二甲肼(UDMH)贮箱(上图的大红色部分为偏二甲肼)。质子火箭的第一级的核心部位则是一个巨大的四氧化二氮贮箱(上图的橙红色部分)。
这是在莫斯科的“质子”火箭总装厂房内等待进行装配的6台RD-253液体火箭发动机。看,它们已经与偏二甲肼贮箱连为一体,之后就要与“质子”火箭的一级箭体进行固连了。注意喷管上方红色的四氧化二氮输送管线。
装配好的“质子”火箭第一级
6个带有RD-253发动机的偏二甲肼贮箱与箭体连接好之后,就构成了“质子”火箭的第一级。强调一下,“质子”火箭的偏二甲肼贮箱与箭体是固连的,因此,它没有像“联盟”火箭那样助推器分离的场景,而是以上图中那样的囫囵个儿的第一级火箭进行分离。
另外注意,“质子”火箭的第一级通过桁架结构与上面的部分进行连接。这基本上是苏联血统的火箭或某些国家的火箭的标准了。
“质子”火箭的第一级长21.2米,外接圆直径7.4米。
而加注满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燃料之后,“质子”火箭的第一级的总重会达到450.51吨。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已经明白为什么“质子”火箭比“联盟”火箭的运载能力大那么多了吧。
“质子”火箭的第一级就已经比目前在役的分量最重的“联盟”火箭(重308吨)沉100多吨了。
值得注意的是,“质子”火箭的第一级空重31.1吨,总重450.51吨,也就是说,“质子”火箭第一级的燃料占第一级总重的比为93.1%。即使是在今天,这个指标在导弹或者火箭总体设计中,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切洛梅博士在力学上的造诣的确值得我们给他点个赞。
“质子”系列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335次,其中成功294次。
右图是“质子”火箭第一级的发动机细节。喷管外面的管路是用来输送偏二甲肼的。这些偏二甲肼通过喷管的中空夹层结构进入RD-253发动机的燃烧室,与四氧化二氮进行反应,产生推动火箭拔地而起的力量。外侧是RD-253发动机的涡轮泵。
“质子”火箭的第一级能够用31.1吨的空重产生10470千米的推力,说明它在减重方面下足了功夫。该发动机的预燃、燃烧室的推进剂泵和氧化剂泵等等全部是用同一根轴驱动的。
“质子”火箭的第一级总体设计在众多运载火箭中可谓独一无二。RD-253发动机采用富氧分级燃烧的循环方式,因此其喷口附近非常简洁明快,没有燃气发生器的废气排放管。另外,注意看“质子”火箭第一级的设计细节,它为了减小底部阻力而设计了收敛段。
“质子”火箭的第二级长14米,直径4.15米,采用了4台RD-0210发动机。注意喷管内壁闪闪发亮的耐高温铜合金。
透过桁架结构,可以看到“质子”火箭第二级的发动机喷口噢。★
火箭第一级细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