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与展览馆有机融合

2017-04-26张静史淑英

太空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展示区钱学森校友

□ 张静 史淑英

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与展览馆有机融合

□ 张静 史淑英

1995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业绩展室”由此设立,1996年对外开放。2016年,为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暨庆祝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对“钱学森业绩展室”进行改扩建,以纪念这位交大历史上的杰出校友,激励所有交大学人沿着钱学森走过的道路奋勇前行。在各方的努力之下,2016年4月6日“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正式揭幕。

展览位于钱学森图书馆南楼二、三层,陈展面积1200多平米,在南楼二层大厅外耸立着钱老的青铜头像。二层大厅作为整个展览的浓缩展示区,通过五组艺术造型,概括性地展示出整个展览的核心内容。第一组“大师之路”,在大厅主通道的基础上,以地面作为展示面,选取钱学森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展览的时间轴。第二组“两类思维”,选取大厅两侧两根框架柱,以抽象的方式设计为“智慧之树”,以巴赫的五线谱片段与钱学森手稿中的演算公式交错出现在树形中心立柱面上,喻示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联,这是钱学森对创新思维形成的独特认识。第三组“三个空间”,利用“大师之路”两侧的六根立柱,展现钱学森学习和工作经历中三个主要地点,形成展览的空间轴。第四组“四大贡献”,利用大厅两侧的四根立柱,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钱学森在工程科学、系统科学、航空航天、大成智慧方面的贡献。第五组“展览概要”,利用大厅南边的四根立柱,浓缩展示“成才之路”、“育人之道”、“智慧之光”、“大师之问”四个篇章的主要内容。

在南楼三层是一个相对完整、连续的展示区域,由图文展示区、影像展示区、观众休息区构成。除前言和结束语外,由四个篇章构成主干内容。第一篇章“成才之路”,以钱学森在交大求学为开端,反映钱学森为民族振兴而刻苦求学的成才经历,展示钱学森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二篇章“育人之道”,着重介绍钱学森回国后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和国防科技事业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示钱学森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第三篇章“智慧之光”,按照工程控制论、工程科学、系统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成智慧学的发展脉络,展示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第四篇章“大师之问”,以“钱学森之问”作为一个开放式结尾,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对钱学森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的传承及实践,展示钱学森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对人才培养的超前眼光和对中国当前教育现状所做的深刻思考。展览以“一生未曾停止的思考,只为一个民族的强盛;次次振聋发聩的追问,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作为结束语,这是对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的浓缩写照。图文展示区共展出图片、手稿及文物复制品,共500余件,并专门设计手稿展示区陈列本馆收藏的钱老800页力学手稿。展览面向所有交大师生及校友开放,通过钱学森这样一位杰出校友在交大的学习、成长经历,激励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影像展示区以图书馆原有的报告厅为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其具备现代化展览场馆的视听展示功能,并兼具举办小型会议和学术报告的功能。通过对二层的创意设计和对三层的布局改造,“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从结构上与图书馆紧密融合,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览揭幕以来,“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成为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校内职能部门及其他兄弟院校“两学一做”活动的重要基地,共接待各界观众5000余人次,其中既有教育部领导、两院院士、奥运冠军,也有海内外校友、本校师生、优秀中学生、兄弟院校同仁,参观者无不为钱老的崇高品格和深邃思想所感动和鼓舞。

西安交大图书馆

猜你喜欢

展示区钱学森校友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校友服务理念下校友工作目标设计研究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