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劳模”姚鸿洲:活跃在轻轨舞台上璀璨的那颗星

2017-04-25罗红霞向燕妮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轨道重庆车辆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国劳模”姚鸿洲:活跃在轻轨舞台上璀璨的那颗星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姚鸿洲,1985年生,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作为技术工作管理人员,他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重庆市4条轨道交通线路(1、2、3、6号线)和成都地铁3号线车辆的生产制造。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作风优良,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所获奖项:2010至2014年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个人第一发明人5项;

2012年带领技术部电气组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3年获重庆机电集团“创新创效优秀奖”;

2014年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和重庆市“两江建设者”称号;

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5年获“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称号。

前言: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逐步加快,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方向,同时对我国城市轻轨车辆生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重庆轨道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山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缓解了市民们的出行难题,还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将国产单轨铺到越来越多的国外城市,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晨曦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睡梦中的山城重庆已然在初春的薄雾中悄然苏醒。疾驰而过的列车承载着怀揣梦想的人们远去,碧绿的嘉陵江泛起层层涟漪,尽情演唱着这春日的朝歌。此时,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的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已在微露的晨辉中吹响了新一天奋进的号角。在这个作为重庆交通产业发展的领军者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建设者,他们为重庆的发展建设挥洒了汗水,奉献了蓬勃力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全国劳动模范”姚鸿洲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姚鸿洲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款款的步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与我们握手寒暄后,他一面流利地向我们介绍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一面带领我们到车辆生产车间熟悉环境,聊到生产车间各个轻轨的类型及其特点,他侃侃而谈,眼神里流露出几分坚毅与饱满热情,自信随和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专业技术术语时,他又放缓语速,细心地向我们讲解。

迅速成长的“技术控”

亲切随和,沉稳踏实,阳光敏捷,这是接触过姚鸿洲的人而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当真正走近他,就会发现他质朴中些许安静的一面,姚鸿洲坦言自己的性格属于颇内向的那一类。而这一面又恰如其分地沉淀了他沉稳,踏实,不浮躁的完美态度,这与他工作起来的痴迷劲儿刚好吻合。

200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姚鸿洲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选中,从此他与轨道车辆的生产制造结下了不解情缘。机遇的降临让姚鸿洲很快适应并热爱上这份职业,尽管与儿时的从医梦想大相径庭,但他依旧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十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并很快从公司中脱颖而出。“从小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便梦想着成为一名医生,最后填报了工科类专业,便顺其自然扎根在了这里,既然选择,就应热爱。”姚鸿洲的言语里带着几分坚定,踏实肯干成为了他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进入公司后,姚鸿洲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经常熬夜加班加点,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努力他更加努力,只求把不懂的技术难题琢磨精透,烂熟于心。

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2009年,姚鸿洲被派往长春长客公司学习,半年的学习让他对轨道列车的生产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车辆生产的起初阶段,同事们之间的磨合还有些问题,当时我就想着如何将在长春所学到的知识带给大家,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些便利。”经过和领导的沟通协商,姚鸿洲打算结合在长春学习的知识与重庆长客生产的实际,编撰一套生产“课本”,通过这套课本,加深了大家的工作默契;2010年,由姚鸿洲编撰的《轻轨车辆装备工艺作业指导书》正式投入使用,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这套“课本”共有10余册,成为了长客一线员工的必备工具书。在自身的学习与锻炼中,姚鸿洲在2012年也成功晋升为公司第一批二级专业技术人员。

姚鸿洲在耐心地指导劳模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做项目

2013年,重庆中车长客公司迎来大生产期。“为了提高产能,那时一个月要生产出7列车,经常熬夜加班,有时还会干完整个通宵。”对于这段经历,姚鸿洲记忆犹新。虽然这样的画面想起来总让人感受到艰辛与苦涩,但是苦尽甘来的欣喜却久久能让姚鸿洲他们弥足难忘。“当看到一辆列车成功造出来后,就会很自豪和欣慰,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当遇到难题找到解决途径时,也是非常令人欢欣的……”回味起收获果实时的喜悦,姚鸿洲露出孩子般的笑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突出实践的“创新控”

创新的成果离不开实践的真知灼见,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姚鸿洲除了对自己技术的要求精益求精外,作为技术部副部长的他还常常深入到生产车间,亲力亲为指导团队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严谨细致,有时陪同团队加班到深夜,他却无怨无悔,乐此而不疲。“我们除了要把车辆制造成精品之外,还应把自己的技术做得更加精湛,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新的起点上往更高的点迈去……”姚鸿洲对创新技术,不断精益求精的理念似乎比他人更加坚定,他就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登山人,带着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追求,勇攀高峰。他清晰地知道,当努力攀登到山顶而遇到的风景往往才是最迷人的。

凭着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姚鸿洲的创新发展道路走得也越加宽阔顺畅。在负责轨道车辆的电气工艺技术工作过程中,他不断总结着车辆装配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在2011年成功发明了“司机室下线模板”,并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由姚鸿洲所负责的“司机室下线模板”被成功研制出来。几千根连接线可以从原来的司机室室内操作改到了外部空间操作,操作空间增大了,布线难度降低了。同时可以在模板上先布线,整体移到司机室连接即可,而且布线的尺寸、位置更加精确了,失误更少了,准确度大幅上升。并做到了几乎不需要预留线长,节约了成本,为地铁车辆的司机室下线、配线及分线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物料、时间和人力。平均每年为公司累计节约线缆和人力成本近244万元,使整个车辆装配进度较之前周期缩短了5天。

此外,姚鸿洲还成功组织完成了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从单轨车型到地铁车型的增型,为公司打造了首列B型不锈钢地铁车辆,实现了公司多车型高产能的又一突破,为重庆市第一条地铁线——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保证了车辆的如期交付。

2015年4月,姚鸿洲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全国2054名全国劳动模范中为数不多的“85”后。作为一名劳动模范代表,姚鸿洲用自己的努力与实践谱写着当代劳模的时代精神。多年来,他先后组织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8项技术专利,全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5项为第一发明人。经统计,由姚鸿洲组织并参与编制和升级的工艺文件、工艺图表、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共计300余项,设计改造工装70余项,编制和升级公司制度60余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并连续6年以安全零记录的优异成绩获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当我们为眼前这位创新型人才投去赞赏的目光时,姚鸿洲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在他看来,荣誉不是终点,踏实与勤勉才是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重要航标。

姚鸿洲接受本刊记者罗红霞采访

团结协作的“现场控”

随着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姚鸿洲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不仅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好帮手,也是同事心中的好榜样,在大家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能达人”,公司技术部在他的带领下也正继续谱写着团队新的最强音。

技术工人在焊接

在公司管理提升活动中,姚鸿洲率领电气组组内员工,为公司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工时人员定额配置、项目团队组织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稳抓产品质量、建设质量体系的工作中,姚鸿洲带领全组通过制定措施、指导监督、技术创新和完善管理对公司生产的10个项目车辆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管控,所有项目的交车质量通过售后反馈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积极完成了质量体系建设任务;在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劳保的深化推进工作中,姚鸿洲领导全组积极组织安全教育与检查管理,从生产现场到部门环境,都以安全责任为第一严抓要点,通过工装工具及工艺方法的创新改进、人员的培训指导和现场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全年安全事故零发生。

在公司人员培养与业务提升的基础能力发展中,姚鸿洲引导新员工勤学习、多思考,指导技术工人扩展技能、提升专长。从2009年至今,他累计培训员工8000余人次,累计课时1200余小时,成功培养出技术人才31人、技术工人300余人、采购人才23人,财务人才2人和质量人才29人,并使300余人的业务知识培训达到相关岗位要求,为新进员工的培养和老员工的技能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团结的力量总是催人奋进。在采访过程中,姚鸿洲无意间流露出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我们”,在他心里,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已经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身为领导,但他从不以领导身份自居,而总是以低调务实的态度和轻松愉悦的方式融入到团队中,带领他们更好地发展。自2015年以姚鸿洲命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姚鸿洲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姚鸿洲大部分的精力除了投入到技术的创新工作以外,还每周抽出大量时间与团队分享工作心得,共同提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案,共同研讨最新成果,共同成长进步。

采访结束时,正值阳光灿烂的午后,在日新月异的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内,姚鸿洲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带领着团队向更新的旅途迈进。春光无限好,正是耕耘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信心满怀的长客人,正在春天里播洒美好的希望,他们收获的将是金色的果实,丰收的喜悦。

公司同事评价:“姚哥平时为人很谦虚,工作中勤勉踏实,不管是对同事,还是领导他都很尊重,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猜你喜欢

轨道重庆车辆
重庆客APP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车辆
在这里看重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