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工作任务课”课型结构的运用

2017-04-25黄耀南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职汽修工作任务课型

黄耀南

【摘 要】工作任务课型是工学结合课程中重要的课型,在中职汽修专业课上如何将此课型有效地应用在汽车维修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此课型在中职汽修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分析,探讨课堂应用策略。

【关键词】工作任务;中职汽修;课型;教学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汽车维修市场对汽修人才的需求量大,通过对相关企业对汽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调研发现,汽修企业渴求的是技能型人才,然而从调查汽修企业当中对中职实习生的专业技能评价,80%以上是需要岗前培训,做不到零对接。汽修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提高中职生专业技能的素质,这意味着大部分汽修中职毕业生的技能优势不明显。在对广州市各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课堂教学问卷中发现,90%的学校在实施教学任务时不能按照企业内规程操作。许多汽修专业毕业生也认为自己没有学到很多实用技能,课堂上过多的理论学习,实操过程中无法按照企业规程操作,难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就业后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汽车维修课程是围绕“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实践教学也只强调技巧习得和动作技能,没有将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形成对工作的整体认识,进而无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2.课堂教学的应用

2.1工作任务课型的定义

工作任务课型是以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比如完成一项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以”工作逻辑”为主线的课程。学生在工作任务过程中完成学习,习得技能、获取维修经验、培养团队意识、熟悉企业维修过程,最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2.2以行动导向组织课堂教学

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在课堂和教学层面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杜威曾经提出,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探究和反思都处于行动过程中;从“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学”。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学习。建立起以工作过程为系统的课程体系,是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在课堂上导入真实的维修工作任务,建设接近真实的维修车间,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使得学生从维修过程中掌握必备的故障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学生在真实的维修工作中,经历完整的工作任务,与同学相互合作,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习得相应的维修经验,获取维修技能,进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学习任务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但不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全部和原始再现,而是对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后,围绕课程目标经过选择和整合后设计而成的学习单元。赵志群博士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书中提出了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过程应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经历六个环节,分别是:咨询—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控制—评价反馈。在这六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汽修专业学生在没有学习新内容之前,面对工作任务的制定、实施感到毫无头绪,不清楚该如何进行,导致课堂实施中必须提前讲授理论知识,之后再训练,同样也陷入了传统汽修课堂上的弊病,先理论学习,再实操,导致学生脱离了工学结合课程在工作中实现学习。

中职汽修专业的工作任务需要借助工具、车辆等多方面来完成,学生在没有学习新内容前进行操作,是有相当的安全隐患。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的分析,结合校企实际条件,我们提炼出中职汽修工作任务课型分三步骤进行,工作准备→计划制定与实施→评价与反馈,其中工作准备包含3个环节:维修接待、初步诊断、收集相关信息。维修计划于实施包括4个环节:制定维修计划、实施计划、完工检查、验收交车。评价反馈分为3个环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我们以《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为学习任务,导入维修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汽车远光灯不亮”作为其中一个典型故障案例。

2.3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步骤简介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书中赵志群博士提出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

2.3.1充分的工作准备

学生扮演服务顾问与客户进行交流,询问车辆的使用情况、故障现象及车辆的历史维修记录等;并检查车辆的行驶里程、发动机号、车架号和车辆的外观损伤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填写至《委托维修项目估算协议单》中,完成待修车辆的信息登记。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学生根据《委托维修项目估算协议单》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确认车辆的故障现象,观察大灯是远光灯是否不亮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这个环节上是以教师告知形式体现,学生对车辆的初诊也只能来自书面的解释,无法进行实践,对这部分的工作流程也是模糊的概念。在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中,学生能够在此环节确认车辆的故障现象,通过故障现象引发思考故障原因。

2.3.2计划制定与实施

在制定维修计划环节,学生将根据车辆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同时准备好车辆维修时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如果学生对维修中的相关技术缺乏了解,可以通过咨询老师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学生根据故障检修需要,完成工具和资料的准备。在实施维修作业环节,通过故障车辆的维修手册,逐步检查排除,完成完整的故障检测排除。学生通过实践,对汽车相关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锻炼读懂维修手册的能力,提高故障排除的能力,从中习得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完工检查环节。学生对前照灯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判断故障是否排除,需要进行维修质量检验,确认故障是否排除,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其它次生故障。这个步骤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是竣工检验里环节,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分析而提煉出这个教学环节,确认故障是否排除,是验证此次工作任务能否完成的重要标志。在验收交车环节,车辆维修完毕后学生模拟将维修车辆和《委托维修项目估算协议单》交给服务顾问(SA),服务顾问通知客户提车,与客户确认故障被排除,双方确认更换的零件和处理方法,客户验收后,通知客户结账,并告知客户车辆保养建议。通过模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过程,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

2.3.2健全的评价与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判断车辆故障位置在哪里,在操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对自己在本次任务的表现作出评价,填写评价表。其次是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是否精神饱满,是否积极主动提问、学习;是否坚持三不落地原则和5S管理等评价问题。最终是教师评价,例如归纳学生遇到的问题、总结各小组完成情况、本任

务的技能点与知识点、完成5S情况等。评价始终贯穿在学习的过程之中。

3.工作任务课型的教学效果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了车辆故障,学生会有较强的成就感,能较深刻地体会到工作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加强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鼓励、明确努力方向、获取工作经验、提升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能容变得更有兴趣。

(2)增强学生对企业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在企业维修工作中,有哪些工作内容,需要哪些知识储备,需要准备怎么样的工具,需要如何进行检修,这样使得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比如运用万用表测量线束或连接器的导通性,学生能迅速正确规范操作,并正确读出数值,也是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完成车辆初诊的过程,也是根据企业工作流程中车辆的初步诊断这个环节提炼的,学生进行实车的确认工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初诊记录,得到客户确认后,才能完成记录工作,这点也强调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3)有效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由于工作任务课型课程是行动导向教学,行动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要想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在这种新课程的驱动之下,也让教师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去到维修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积累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17-20

[3]柳洁.工学结合课程视野下的课型研究[J].广州教學研究,2012(9)

[4]辜东莲,丘东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初探[J].广州教育研究院,2009(6):47-50

猜你喜欢

中职汽修工作任务课型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探讨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