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市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现状的探讨

2017-04-25王雪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农村

王雪芹

【摘 要】近年来,陇南市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受城区学校的招考以及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股教师流动的热潮,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滑坡,进而引起学生大量涌向县城,学校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新形势,实现教师的合理、有序、良性的流动,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已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并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教师;现状;对策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農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负担较重、学科教师不配套。针对当前陇南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陇南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

那么,我们陇南市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陇南市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是: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严重;从学科结构上看,英、音、体、美教师奇缺。

(二)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三)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四)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随着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以及农村小班化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几位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水平、自身学习体系建设还不能较好适应新课程和小班化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师流失严重,补充机制不完善。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收入差距的存在,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其中大部分属骨干教师或紧缺的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师,基本为35岁以下、有本科学历的初、高三把关教师。受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不合理、不完善。即使有新分配教师,补充人数很少,存在问题也较多。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后招录为教师的,有一部分人知识丰富,但缺乏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不能很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大都为近几年扩招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相对较弱,距离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上述因素也是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教师很不配套,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求必须开设英语,而全乡没有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学校只好赶鸭子上架,只要稍微懂一点点英语,就去上英语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如何了。体育、音乐、美术同样没有专业教师,

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状况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职工核编依据,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和教师脱产培训等问题,制订农村学校中长期培训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大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提高的保障机制。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和城乡教师交流学习制度,不断完善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和聘任制度,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二)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 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支教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1.农村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育和弦扬高尚的师德,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不同层次、教龄的教师给予不同侧面的关注,事业上帮助,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教师,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教师地位的提高,是教师安心治教,乐于治教的精神支撑点。教师对教师职业和地位普遍不认同,是基于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评价的综合。这在本研究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教师经济收入低,待遇差,社会地位不高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是稳定教师的根本保证。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559)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