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龄区域环境创设原则

2017-04-25贺娇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原则环境

贺娇琴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为幼儿多方面发展提供充足且优越的条件。在我们的混龄教育中,区域环境的创设既要符合与幼儿的互动性和教育性,又要符合不同年龄层的幼儿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班级文化特色创设混龄区域,满足混龄班幼儿区域活动需求。

【关键词】混龄区域;环境;原则

混龄区域指的是在我园开展混龄教育模式下,班级创设可同时满足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幼儿同时进行区域活动的环境。目前我班开展混龄区域活动中,基本上有三种活动形式:一是混龄角色游戏;二是混龄合作活动;三是混龄互动活动。混龄角色游戏以“娃娃家”区域为主,幼儿扮演家中各角色。混龄合作活动以“建构区”为主,幼儿合作建构。而在“科学区”“表演区”主要以混龄互动活动的形式开展,幼儿在相互学习,相互模仿中探索发现,获得自我认知。然而,丰富多彩的混龄活动形式需要老师的睿智和洞察力,混龄区域环境的精心创设是丰富混龄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我班创设混龄区域环境时, 我考虑了以下原则,并在今后的混龄区域环境创设中不断探索学习,不断创设更具教育意义和更符合混龄特色的混龄区域环境。

一、区域标志设计和区域名称命名与班级文化相结合

区域标志设计是区域环境创设之首,一个耳目一新且识别性强的标志能让幼儿很快记住,能极大吸引幼儿进区活动的兴趣。区域标志的设计也是一个活动区域理念和功能的直观体现,更是一种班级师幼关系和教育模式的特色彰显。

我对幼儿园班级文化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实施的所有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有自身的发展、与家长的互动等等。它的成员包括整个班级的教师、幼儿、家长,是集体作用下的产物。

(一)在区域标志设计上:设计了“三叶草”的标志

三叶草解读: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叶子,属耐寒-半耐寒植物,喜疏松的土壤和光照。

三叶草物语:它是美的化身,这种美透射着生命的灵气,带给人们古韵古香的意境,她小巧但不卑微,她古老但不冗陈,美丽而不奢华,她象征着新生,就如我们的生物系,在群芳中绽放其炫丽的光彩。

在师幼的共同协商探讨下,区域标志设计成“三叶草”,根茎象征教师,输送营养,支撑叶片,三片叶子寓意着大、中、小组幼儿紧密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师幼彼此共进,相亲相爱。通过营造家,诠释爱,师幼在幸福温馨的家环境下进行区域活动,共同成长。

(二)区域标志的选材上:选用耐磨且精美的布料

中国布艺介绍: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我国传统布艺文化深厚,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玩具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我班一直创设并创新“布艺”文化,让幼儿了解各种布的日常用途,欣赏布的美丽。为此,在区域标志制作中,我们用无纺布作材料,透过质地坚固、纹理完整的无纺布制作精美且极具班级文化特色的三叶草区域标志。另外,区域卡插放材料汲取中国传统“装饰类布艺”精髓,同样使用不同颜色的无纺布做底板,并用碎花布装饰,在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上以物化的形式与班级“布艺”特色文化相结合。

(三)在区域名称命名上:以“坊”命名各混龄区域

“坊”字在基本字义上可以理解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中盛行各种“布艺坊”,到现今社会,仍然有很多的布艺经营者们用“坊”字设计他们的店名或公司名。而我认为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区域就非常形同“工作坊”,大小不同的独立空间就如同工作坊的场所,区域规则恰如工作坊的经营模式,区域的管理者则似工作坊的经营者,区域活动的幼儿就如同工作坊里的顾客。结合传统布艺特色文化,我们以“坊”命名班级的各混龄区域。

二、区域卡制作和区域规则制定与混龄特色相结合

《纲要》明确指出,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为了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有条不紊地学习操作,活动起来井然有序,区域卡的制作十分必要。

(一)区域卡制作上:选取卡通水果图片

在制作区域卡时,我充分考虑并结合混龄特色。在混龄特色里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混龄特色,二是幼儿的年龄特点。

混龄班级中需区分大、中、小班幼儿三个年龄段,为此,我们设计了“苹果”“橘子”“草莓”分别代表三个年龄组幼儿,识别幼儿身份。这三种水果,生活中易见,孩子熟悉,称呼很亲切,体积依次由大到小,形象生动,孩子喜欢且易辨别和掌握。老师也能通过区域标志上迅速掌握幼儿的进区情况。

(二)区域挂牌制作上:以角色命名

区域挂牌的设计上特别结合混龄区域功能性及幼儿特点,以“人物角色”命名,吸引幼儿,区域一目了然。在我班的混龄区域中,特别在“娃娃家”“建构区”“表演区”分别设计了“小当家”“小小建筑师”“小编导”的区域挂牌,表示每个混龄区域的管理员或区域活动中的小组长。

(三)区域规则性上:结合混龄特色

混齡区域规则与众不同,更多体现的是幼儿的合作互动关系。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时,他们共同协商推选出一位组长。组长佩戴区域挂牌,负责当次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统筹安排。负责管理区域成员,照顾他们的情绪,关注成员的区域行为,适时适机干预协调,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区域的其他成员协助并听从组长指挥,配合完成本次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小结,互相评价,幼儿大胆表达意愿和想法,评价本次区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分析原因。

三、区域人数设置与本班实际和区域功能性相结合

在区域标志制作中,我班同样考虑幼儿总人数,平均分配到各区的最大人数及各区容纳的最大人数来统筹各区进区人数。比如:在设计各区域进区卡插放处时,需要与进该活动区域的各年龄段幼儿的总人数一致。另外,不同的混龄区域预设进的不同年龄段幼儿人数不一,需要根据区域的大小和区域的功能性上设定。

正是在这样的混龄区域环境下,孩子们都努力提高自我的控制与组织管理能力,争当小组长,让大组幼儿在相互竞争与协商中成长,中组幼儿能在大组幼儿的引导下激发潜能,逐渐培养自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小组幼儿也避免了活动的无组织性,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有效模仿,耳濡目染,隐性发展。正因为这样的混龄模式,让我们的混龄区域“小社会化”,混龄中的幼儿能更好的角色互换,体验不同角色,在与众不同且丰富多彩的混龄区域活动中沉淀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建构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Z]

[3]赵燕红.谈幼儿混龄互动的区域活动形式[J].教师教育,2011年第五期

[4]殷玲玲.混龄区域活动赋予教师的挑战[Z].中华心理教育网

[5]颜柳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几点思考[Z].中国幼教网

猜你喜欢

原则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