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7-04-25张秀萍
【摘 要】根据国家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应该成为儿童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开发潜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工具,应该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主要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要有情景体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数学事件当中去,参与到能获得相应的数学认识的活动中去;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 我们应当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形式,应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互动式课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继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体验式学习是知行合一的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索活动,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激励性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同时,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要兼顾个体进步或退步的幅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应该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就是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有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教师都应该请学生们自己给予评判。
二、创设学习体验情景
新课改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以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情感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积极进行思维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铺垫激趣,抓住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带领学生步入“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法的迁移,形式灵活多样,着眼于“趣”、“实”、“活”,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制造悬念。教师可以借助于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现代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角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的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师生之间应该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者关系,课堂气氛和谐、宽松。多用一些商量的语气,如“现在教师c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咱们就按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来试试……”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将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化作与学生的一次次合作、探究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创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應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同时还要废弃不顾个体差异、只以升学为目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 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葛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5月
[2]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8期
【作者简介】
张秀萍,女,1964年出生于盘锦市,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