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探讨

2017-04-25李凯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验装置一氧化氮探讨

李凯芳

【摘 要】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的反应是中学化学必做的演示实验,教材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实验改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探讨。

【关键词】硝酸与铜反应;实验装置;一氧化氮;探讨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做好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对于认识硝酸的氧化性有很大帮助,以及在次实验过程中产生NO和NO2的性质产生深刻的认识。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已经将次实验删除。若按照旧人教版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的做法,向放入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反应速度很慢,由于没有排出试管内的空气,看到的气体也不是无色而是红棕色,会让学生误认为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产生NO2,并且在实验完毕后取下装稀硝酸试管的胶塞后产生的NOz气体很容易逸出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了师生健康。因此本文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并作探讨。

一、教材实验

旧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硝酸一节。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铜片,加入少量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评价:该实验的原理为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虽然实验装置和操作看似简单, 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稀硝酸与铜片的反应速度相对缓慢,产生的气体量少且NO易被试管中的氧气氧化而呈红棕色,导致学生混淆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现象和反应产物。同时该方法产生的NO、NO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教材对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溶液呈蓝色,没有做任何解释。

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的改进

1.实验用品

①u形管 ②分液漏斗 ③长颈漏斗 ④稀硝酸(4mol/L)⑤铜片 ⑥水 ⑦大头针

2.改进后的实验

实验步骤与现象:①将u形管和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以及插有大头针的铜片按右图装置进行组装仪器。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硝酸至u形管右端最高处齐平,可以看到u形管右端铜与稀硝酸缓慢发生反应,有无色气泡产生,U型管右端液面慢慢下降,由于u形管右端反生产生气体的压力使左端液面上升,反应由慢到快,溶液逐渐变为蓝色。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直到铜片和硝酸分离。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无色气体进入分液漏斗,马上变成红棕色气体。

④关闭活塞,可以看到红棕色气体充满整个分液漏斗。

⑤打开分液漏斗盖,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并轻轻震荡,此时可以看到红棕色气体变成无色

3.改进后的优点

(1)反应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使同学们观察到了NO的“庐山真面目”——无色气体;

(2)NO气体将液体从U型管右边排入左边,表明N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验证了NO难溶于水的性质;

(3)实验中没有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避免了空气受到污染;

(4)器材简单,操作方便,現象明显。

【参考文献】

[1]罗宿星.伍远辉.孙东来.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中硝酸浓稀界限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0),第15卷(5),67-68

[2]孙亮.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实验装置的改进[J].课堂内外,2013(3),166

猜你喜欢

实验装置一氧化氮探讨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