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7-04-25刘清华尹健壮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过程

刘清华+尹健壮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重点。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样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粗略的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内在驱动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总结出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提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用启发性的教学把整个数学知识发生的具体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始终参与在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一定能发现新问题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创设民主氛围,为学生创设适宜创新的环境

(一)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真心地去关怀和爱护他们,不管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努力去了解他们,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成功时,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再者,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此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探索的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拥有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顽强意志。

(二)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参与到讨论当中去,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的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达成最终一致的共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巡视,时时把握每组学生的学习动态,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和努力探索新知识的高涨情绪当中。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能力

要想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小學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能够保持积极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课堂上的每分钟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前,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独立的思考,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教师要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产生独特的个人观点,并肯定学生的想法,以此保证学生形成乐于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在寻求不同变化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欲望

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发现的知识,老师不用给予提示,学生能自己通过书本掌握的知识,老师无需帮其讲解。只有这样,才助学生在探索中去思考,在学习中去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圆柱体,而我们只要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相乘就能得到长方体的体积,只要测出圆柱体的高和半径,也有公式可以测出它的体积。那么,对于不规则物体,我们能怎样计算出它的体积呢?现在,在实验桌上有带有刻度的方形和圆柱形容器以及刻度尺、水等。大家想一下能否用桌上的这些工具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测量计算出这个不规则物的体积呢?下面大家自己试验一下。”顿时,学生自发地凑成一组组小团队,开阔思维,相互讨论,并动手去实践操作。之后,每组派出了小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探索新知识的实践中,每个人都脸上都洋溢着探索新知识的快乐,气氛相当活跃。最后,笔者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学生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加上一些创新的方法去解决以前没有讲过的问题,这不管是对于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是创新的发散思维来说都是一种提升和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作者简介】

刘清华,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尹健壮,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