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7-04-25刘韶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刘韶芳

摘 要: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信心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足,对英语缺乏兴趣等不利因素。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学习动机 愉快学习 灵活取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82-01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为何中职英语教学会陷入如此尴尬局面呢?很显然,这跟他们的初中英语基础非常不扎实有关。笔者曾经对自己现在所任教的2个班级(旅游专业)学生的中考英语入学成绩做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全班40个学生考60分以上的只占了3个,大部分学生为30-40分,甚至有些只有10-20分(滿分120分)。另外,中职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 中职生英语学习不良心理的分析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那些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等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1 无用心理

我校大部分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落榜学生,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目的和理想。中职院校没有完全中学的学业负担重,没有升学压力,应付学完三年的课程就能毕业,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便可以了。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其次受所学专业的影响,认为英语与专业课联系不大,只需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加之部分家长也有同样的思想,导致学生认为用不着学英语,学好学坏一个样,这样的心理造成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认真做作业,考试不及格的恶性循环。

1.2 畏难心理

在我校录取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刻苦攻读,认真学习的精神,中考英语成绩多数不及格,有的甚至分数很低,就灰心丧气;甚至萌发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1.3 自卑心理

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差异和其他社会因素,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考试经常不尽人意;甚至不及格。特别是有时还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冷遇甚至讽刺、挖苦、批评、训斥,便觉得自己天生脑子笨,不开窍,不是学习外语的料,便自暴自弃。 2 改变中职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途径和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2)内部动机激发。内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学习意愿。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可根据英语教育教学的特有的优势,把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做出他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二版.

[2] 燕国材,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英)阿诺德(Arnold, J).情感与语言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