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中的建构性评价
2017-04-25安萍
安萍
【摘 要】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建构性评价认为作文评价的过程就是作文的过程,作文评价应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应是脱离与作文的单纯的评价体系。一、习作评价本身应是作文。二、习作评价应体现一种人文情感。三、习作评价应体现一种交流和对话。四、习作评价应体现连续性和生成性。五、习作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习作评价;人文情感;连续性;生成性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小学作文评价要从单一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以往的评价模式都是学生完成习作后,交由教师阅读并写出评语,再反馈给学生。这里把习作评价与习作分割开来,而建构性评价认为作文评价的过程就是作文的过程,作文评价应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应是脱离与作文的单纯的评价体系,这一理念可具体理解为在作文的整个评价过程(口头评价、书面评价、隐性评价)中,都应体现作文的特点,给学生以习作的引导。
一、习作评价本身应是作文
在近年来的习作课堂上,我经常要求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接着写一篇自我评价(字数不限)。在自我评价中可以从自己习作中最深刻的感受、创作过程是否顺利、文章的优缺点等方面来写。除此之外,让同学之间交换阅读彼此的习作,互写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阅读习作写教师评价。有时还让学生把习作带回家,让家长也参与写家长评价。经过一年时间的培养,学生养成了习作结束后写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在写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另外这样几方面的评价渗透到了作文学习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乐于表达,主动表达的习作要求。这样的评价系统与学生的作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被评价者对作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整合。教学实践证明,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这种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习作评价应体现一种人文情感
有这么一个观点:知识是由主体参与并渗入了主体的个人感受和见解,一个人获得的知识和其他人获得的知识都不可能一样。因此习作评价应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切的情感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如一位学生写完《回忆心碎》作文后,我是这样评价的:“言为心声,其实文章就是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你很幸福,因为你有这样一位值得人尊敬的爷爷,有这样一位疼你爱你的爷爷!虽说岁月无情,但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评价语给被评价者提供了这么一种信息:我已认真阅读了你的文章,认识了你的爷爷,在你的文中我感受到了爷爷的可敬,为你拥有的这份亲情感到自豪。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又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更坚定了被评价者抒发真情实感的信心,激发了被评价者对长辈的关爱。
纯粹地从写作技巧去写的评价语不受学生的喜欢,而这样具有人文情感的评价语学生很喜欢。有时我的评价语写短了,有人还会书面给我“抗议”,这说明孩子们希望老师不仅仅走进他们的文章,更希望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三、习作评价应体现一种交流和对话
习作的过程不单单是作者书写文字和表达情感的过程,而且还是读者阅读文章并在此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从而赋予文章新的意义的过程。原来意义上的评价者就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评价者,还应是一个作文过程的参与者,他必须给予文章一种生动的定义并有一个与被评价者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有位學生写了《我的妈妈》,我这样评价:“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妈妈,我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好妈妈,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吧!”在这一评价中,评价者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的认同就是习作者的妈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妈妈,而这种对文章的定义过程正是彼此交流和对话过程。而“我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这一评价中所包含的“对话”就更丰富了,既有向习作者的情感倾诉,又有对习作者的肯定和赞美。这所有的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正是建构主义者所倡导的建构过程。
四、习作评价应体现连续性和生成性
习作建构性评价中的建构是一种体现连续性和生成性的建构。我们在每一次的习作练习中引导被评价者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自我评价总结不足,在他人评价中找到自信,从而树立起习作的信心,激发起习作的兴趣。在这样一个连续较长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进行建构、认知、发现、发展、提高,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习作评价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学生互评
我在作文评价中,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参与评阅他人的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看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开展群评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作文评价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5]窦桂梅,薛瑞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阅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