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017-04-25王秀霞
王秀霞
幼小衔接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虽然教育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的一日活动以及保教内容做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对小学的课业也做了科学详细的编排。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各地的情况不同,在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达到顺利过度。幼小衔接过度不好的话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后期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度呢?
1 家长和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它是两种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相差很大,幼儿园主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主,以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发展幼儿的各种生活能力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根本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有趣的玩耍过程中学习一些规则,学习一些知识,以及学习一些待人接物的常识,发展一些能力。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课程的学习为主,培养的是孩子的一系列学习的技能技巧。规则要求不同,两个阶段教育的侧重面也就不同,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 避免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在现实教育操作过程中,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在幼儿园教育中,从上到下都在强调幼儿教育不要出现小学化,就是不要求孩子学写字,做算术题,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教育活动主要以孩子喜爱的游戏为主,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识,没有严格的规则要求。幼儿的活动相对来说随意性比较大,即使孩子到了大班,也常常出现入园迟到,家长有事中途随便接走,吃饭,如厕都要在老师的督促和看管中完成,教育活动时间较短,教育课堂不会向小学一样整齐划一,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的负担,但进入小学以后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课堂要求都会非常严格,从而导致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幼小衔接困难较大。
另一种现象是为了孩子能适应小学的生活,一般都是到大班快要结束时,幼儿园会组织大班孩子到小学去参观了解,参观小学校园和教室,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对上小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做好心里上的准备。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仅仅能让孩子有一种向往。当孩子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就会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不仅到校时间早,而且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严格,没有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准备好早餐,也没有人提醒你上厕所,一切都变了。上课形式单一,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就是谈话或一问一答的形式,课堂上不能做小动作,课间休息时间较短, 中午不能在老师的陪伴下睡午觉。因此,许多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就出现了疲劳、紧张,对学习没兴趣等状况。有的孩子因为胆小,有事情也不敢对老师说。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懂课堂常规,上课就跟在幼儿园一样随便离开座位、说话。老师讲的课程内容老记不住,又不懂得和新同伴交往,从而导致孩子心里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继而出现不愿上学的情况,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3 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转折点,这主要源于幼儿园和小学无论是学习环境、作息时间、学校管理、还是课程设置、学习及评价方式都大不相同,所以、为了让孩子能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首先从大班开始教师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能安静、独立、专心的用餐,并保持餐桌地面干净,用餐结束后能放好餐具和小凳子,能按值日表安排和老师一起收拾好班级的卫生。能安静睡午觉,准时起床,不赖床拖拉。起床后能及时上厕所,然后跟着老师一起整理自己的床铺,学会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学会自己管控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形成时间观念。
在学习上逐渐培养幼儿能够专心听、认真看、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通过看图片学习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日常用语;会读、简单的会按笔画顺序书写。书写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书写笔画。数学课上老师要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教具让幼儿认识数字,学会数字的分解、组合,从而过渡到学习抽象的数字算式。并且通过实物教具的分解、组合,举一反三,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通过教育活动的灵活多样逐渐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
行为习惯上要逐渐培养幼儿在教育活动时不要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要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记得上厕所,喝水,遵守活动时间。学会自己收拾玩具和学习用品,学会活动中举手发言。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要从单纯的注重幼儿的知识储备向注重幼儿的全面适应:包括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习惯养成等各个方面达到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