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会
2017-04-25吴承恒
吴承恒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必须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便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呢?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努力开发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教材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过程的重要依据。所以,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教材中的知识呈现过程是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是否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习的内容是否存在可以合作、可以探究的地方。通过探讨与实践,我认为,教学中,在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领悟教材编写的主旨,挖掘和开发教材中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点和因素,并行之有效地提供给学生。我们还知道,资源来自于生活,或显或隐地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所以,学生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问题可以作为第二资源。如:鼓励质疑、引导发现。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去体验,实现书本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碰撞。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要认识教材提供的和教材以外的可以开发的学习资源,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努力营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来说,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最有效方法就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合适的氛围。因此,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否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这种氛围在“一言堂”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单单是教师几句话、几个动作和几个情景的创设,它是知识、情感态度、心态环境等诸多背景的综合产物。那么,如何最大可能营造这种氛围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基础上。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课堂上,许多同学都担心,我的问题如果别人都会了,同学们会不会讥笑我呢?因此,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表示关切和赞赏,不管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错误的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随着科学的发展,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氛围更和谐,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在教室里放一段钢琴曲,你们听后要提出哪些问题呢?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活动更能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如:《秋游》《冬雪》等课文,可以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等活动,学生会对活动中的很多事物感兴趣,也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研究,获得知识。此外,以好奇营造、以趣味营造、以生活经验营造、以游戏、表演、讲故事、图画营造也是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断营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3 努力关注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基本点是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如: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上,在教学《寓言二则》时,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把道理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交流各自领悟的寓言故事,结果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纷呈的表现方式,语言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采用提问、解答的形式;空间能力强的孩子把故事画成了连环画;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则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做了绘声绘色的表演……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在灵活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为之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提供可能,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形成。如:在教学低年级课文时,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自学不认识的生字,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总结反思自己识字过程的同时就不断挖掘、积累,形成识字的方法。
4 努力开展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
学习是一种活动,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否能够结合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合理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对那些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经了解或是熟知的学习内容,通过让学生观察、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搞一点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却又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试验来完成。为了使课堂更轻松、活泼,我经常抓住时机,让表演、绘画、歌唱等“走进”课堂,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利用录音播放轻柔的春雨声引入课堂。在指导朗读时,设计小组分配角色,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朗读的质量。
5 努力注重利于“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学习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投入。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做到评价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立足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强调过程,坚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反思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学习过程是否科学,探究是否深入,与同伴合作是否和谐,方法是否有效,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状况,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强化了“自我参照”,促使学生在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來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潜能。在评价方式上,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为多元的“综合评定”,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既让学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