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

2017-04-25马静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思维

马静

“学案导学”主要是以“学案”為依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为主要方式,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导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交流一下自己对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1 组织好“依案自主学习活动”,为学生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学案”在设计上的意图和目的要十分明确,使学生能通过超前预习或学习,自行掌握大部分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案的检查分析,摸清学生的自学情况,提取出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可见,学生的超前预习或学习,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教师有效掌握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精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通过批改作业,或者通过小组长以小纸条的方式反馈,掌握到最真实的信息,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围绕学生所需进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是存在较大难度的,他们或是缺乏主动性,或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导致了个体学习行为的无效。为此,我将不同层面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各个小组成员的知识与能力储备、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无形中就加大了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便于暴露出思维的盲点。对大多数问题来说,通过小组的交流及组内“小老师”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使优秀学生的预习方法、思维成果得到了共享与发展,后进学生也得到了有效的个别辅导,实现了“教学相长”。

当然,为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小组的自主学习之中,避免个别学生依赖行为的出现,我们必须设定一定的规则:小组成员间必须既有竞争又有分工,既要倾听他人意见更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以督促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之中。

2 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配置一个量质兼顾的小组,是实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组建应以“异质组合”为主要形式,每个小组以4至5人为宜。教师首先应注意选好组长,然后,加强对组长的指导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组织方法,强化其责任心,并组织他们之间进行横向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使小组合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经常深入到各个小组的交流探究之中,及时解决小组活动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以使小组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学习状态。

2.2 开展评比评价活动

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定期开展了一些正向评价活动,或由教师,或由组长,对每名学生的学习质量、态度等进行等次评价,并落实好帮扶人员与责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我还在小组之间展开了竞争合作活动,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了一个充分合作的集体,也有力推进了小组的整体进步。

2.3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模式下的课堂,主角是学生,因而教师应将课堂时间更多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充分地操作、探究、讨论、交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并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习成效。

2.4 恰当选择小组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并不是“万金油”,否则便会陷入“走过场”的窠臼之中,从而丧失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呢?以下几种情况应当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一是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二是当学生由于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问题的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以使让组内成员能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从而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三是出现课堂争议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组内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其思维,通过争辩达成共识,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四是当学生个人无法操作或者独立完成效率较低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五是小组合作可以完成的内容,也可以放手交给小组来完成,因为在“兵教兵”的方式下,由于学生具备基本相似的思维方式,他们接受起来更为容易一些,如通过小组合作订正作业或练习,就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而选取的。

实际上,不管是“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还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良好学习能力。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案”这一载体及“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依案学习”的方法,并使之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之中,这才算是构成了“有效学习”的完整链条。

参考文献:

[1] 季洪旭.学案导学:课程变革的细节[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9期.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D].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3] 冯殿红.浅谈“学案导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