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略

2017-04-25文兵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文理念小学语文对策

文兵

【摘 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备受诟病。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本着人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理念;对策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预示着人性化教育方式的到来。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传统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课堂从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剥离出来,从而造成了教学的“非人性化”。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以绝对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导致了老师与学生的疏离。人性化教育要求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理解和尊重,老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和思想交流不仅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心灵对固定的外部实体的确切把握,而这种把握的最好途径无疑是准确、完整的复述指定教材中的知识。学习因而成为单纯的认知行为,成为封闭的个体行为。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年龄再小的学生也具有个人意识和主体性。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的教学长久以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定的位置上,用规定的教材接受老师具有规定性的讲授。这就如无形的绳索,将学生捆绑在一方小小天地中。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教学活动不仅是教育主客体共同完成双边活动的教育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社会学过程。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二、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正面的鼓励必不可少,它是创建愉快教学气氛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批评也同样重要。批评并不需要尖刻的内容和粗大的嗓门,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老师笑着摇摇头,他会心领神会,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微笑着与他讲道理,给学生一种真诚的关切,学生定会痛改前非。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周记上的一句批语,教学活动中一个句引申的话,悄悄的批评教育学生。这样做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又教育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关系自然也就如水乳交融般和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这种力量坚不可摧。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勇敢的展现自己的才能,真正做回课堂的主体。教师也不必一板一眼的按教案、讲义上课,而应该做好“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学会“示弱”,学会说“我不知道”“我不懂”,学会问学生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无论学生的回答有多么糟糕,都应想办法予以肯定,激励他的下一次发言。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一个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思考,教学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2.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审美情趣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将课程看作是需要贯彻的计划或遵循的指南,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工具化使学习变成了一种强加的任务,减少了学习的人情味,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语文课在大家心中变得无足轻重。因此,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到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体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的真谛上来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要将一支支充满希望的火把点燃,语言就是打火石。语文教学是語言的教学。优美的语言如美酒一样使人陶醉,像甘泉一样沁人心脾。教师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把枯燥的范文与生动的形象联系起来,带领学生饱览祖国的大地山川,引导学生与先贤圣人畅谈。 学生也以美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言说自己的疑惑与好奇,表达自己的欢喜与不满。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的参与获得了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取了更多的具有个人特征的“个体知识”,也获得了建构知识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还可能会碰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探究就显得特别有效。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的观点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和有效的沟通,能够矫正、补充和完善自学成果。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还可能会碰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探究就显得特别有效。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的观点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和有效的沟通,能够矫正、补充和完善自学成果。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谁也无法否认,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需要人性的回归。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这是人类在走过诸多弯路后对人的存在的重新反思,也注定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要走人性化教育发展的道路。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课堂,给学生多一些人性化的教育应该是我们教师为之奋斗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魏代欣.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当代教育科学,2007.13

猜你喜欢

人文理念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