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渗透

2017-04-25王俊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中学生

王俊

【摘 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又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上好思品课十分关键,而学科教师一定不要忘记思品课的使命,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发现通过利用书中教学内容、在关注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变化与养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方面做足功夫,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中学生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品德修养提高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通过一定社会的道德引领从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来提高其德行修养。通过教化和滋养人性,促进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使我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所以思品课在初中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思品教师就是这个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一、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在品德课中,利用书中宽泛的学科资源,让学生关注时事与社会,培养亲社会的意识和行为,使他们具有正义感,敢于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周边的资源,关注自身的德行,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尊重生命,体现生命价值”,“怎样行使公民权利”,“怎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要不要诚信”,“争当环保小卫士”,“人人都有爱,世界才温暖”等等。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话题,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带领学生剖析这些问题,把正能量、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头脑中和身上存在的“小”扼杀在摇篮中,把人性中的“大”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注重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加强德育影响

中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又处在人生的青春期,想要表现自我,被他人承认,但奈何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成形,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做出了一些不理智和出格的事情。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才能更有针对性。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品德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的表情和行为中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失为教育的好时机,如“友谊的破裂”,“家庭的离异与重组”,“家里又诞生了一位新成员”,“爸爸与妈妈的教育陪伴差异”,“留守儿童”,“某科又新换了一位老师”……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内心与行为变化。当然光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走进他们,如采用谈话、一起参加活动的方式,就更容易产生德育的效果。通过参加活动能更具体地看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某某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是独来独往”,“某某有暴力倾向,总欺负其他同学”,“某某的成绩这段时间下降得特别快”,“某某的作业从来都完成得不好”……这时我们再以朋友、师长的身份去帮助他,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不经意间我们由课上的师生变成了课下的朋友,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加强习惯培养

一节成功的课堂,必然是民主和谐的。当然初中生的年龄和习惯养成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及特点,不可能保证一节课下来,气氛都是和谐的。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課堂气氛,不要给人一种以往教师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发现个别学生的淘气行为要以巧妙的语言纠正,如“某某的椅子怎么歪了”、“某某又饿了,手好吃吗”,这样说出的话没有作为教师的压迫和紧张感,既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又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要多多表扬习惯好的学生,用学生身边的良好行为去影响他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个人行为习惯好了,德行修养自然就高了。让好的行为与美的德行相结合,构成个人素养的风景线。虽然品德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但我们接触的学生多,也可以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更多的孩子,这也是为人师者引以自豪的地方吧,而你我恰恰都愿意成为这样的老师!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人的成长是无限的。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说到底还是塑造人的教育。我们教师有责任通过精彩的讲解、入理的分析、声情并茂的描绘、正反对比的差别以及自身的人格力量,利用课堂、学校这个平台传播出去,去影响更多的人,使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灵魂美丽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川,严伯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