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游记
2017-04-25闲童
闲童
成都,我们来了!
走过浣花溪
一月十四日上午,我和妈妈去了杜甫草堂。在路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诗圣居住过的房子,李白和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所以我是心怀对诗圣杜甫的尊重而来的。
草堂前是浣花溪公园。公园很大,河水两旁各有一排粗壮的柳树,每棵都有五米左右高;河水清澈,清到在岸上就能看见水底。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尊铜像,便迎面走过去。我原以为会是杜甫的铜像,标牌上却用隶书刻着“陆游”。妈妈告诉我,陆游曾经被“发配”到成都。石碑上的诗是陆游的《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人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梅花还有一个别名叫“香雪海”,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往前走,又遇一尊铜像——白居易像。“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故事就刻在石碑上——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去西南地区做客,白居易醉游慈恩寺,题了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不想元稹确到梁州,遂写了一首《梦游》:“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白居易猜中了元稹的行程,而元稹所梦到的正好是白居易的行程,此事成为千古佳话。
游杜甫草堂
草堂正门是古代样式,正气凛然,使我想起了杜甫的名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了杜甫在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的感慨,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宁死不屈的气节。大门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是“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气势磅礴。
我们来到花径,一直往前,见旁边有很多竹丛,每丛竹子都挨得很紧,竹子三四米高,每丛之间约两米。草很绿,是正绿色;树叶很绿,是浅绿色;浣花溪水也很绿,里面游着很多鱼。鱼有红色、金色、黄色、黑色……还有杂色。
再走一段路就是大雅堂,里面有十二位诗人的木雕和汉白玉雕,其中最醒目的便是大雅堂中间的汉白玉苏东坡卧像,此外还有屈原、王维、李白、李商隐、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的雕像。大雅堂后面是草堂遗址,遗址很小,杜甫一家和他们的邻居就住在一个大约八十平方米的地方。遗址旁边就是盆景园了,里面有山茶、梅花、百合等,十分好看。浣花溪穿过盆景园,白鹭和野鸭在水上游来游去。
我们一边游览,我一边把所见所感写成诗句:“院临浣花溪,茅屋是诗家。草色映绿水,微雨润梅花。翠竹依茂林,白鹭伴野鸭。少陵魂犹在,文章万古华。”
访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到成都,武侯祠是一定要去的。
武侯祠的大门上对联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浩然正气中透露着一丝伤感。大门左右是宋明碑刻,再往前走就是文武泥塑展廊。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面目有些斑驳,石块上的介绍也不是很清晰。过了一座桥,是三国文化陈列馆,里面的图片和文字讲述了三国时期政治、文化和疆域的发展趋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国鼎立时期的疆域图:魏在山西、河北、河南、辽宁、山东一带;蜀在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一带;吴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
整个武侯祠内古柏参天,花木扶疏,溪水清澈。“乱世耕耘在南阳,明主贤臣情义长。六出祁山定关内,七擒孟获服藩王。参天松柏吟梁甫,石上流泉琴声扬。未成功名身先死,两朝英烈世流芳。”正是我在武侯祠所见所闻的感悟。
拜水都江堰
“何地更崔嵬?西蜀青城峰。石径通幽处,竹道听鸟鸣。访客栽古树,流水绕秦筝。颤颤身骨动,吁吁做喘声。惊魂疑未动,又闻猛兽哼。慈母唤我止,再奔都江城。待到加冠日,必登上清宫!”(《登青城山折返》)
一月十五日,我和妈妈出发去青城山和都江堰,但是青城山太大了,而且季节不对,游客很少。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半途折返,就这样,我错过了青城山,只是写了这首《登青城山折返》,就直奔都江堰。
都江堰是秦惠文王赢驷时期蜀郡太守李冰所建,是为了阻止岷江泛滥。都江堰最有使用价值的是鱼嘴和飞沙堰。鱼嘴因为形似鱼嘴而得名,能使岷江主流在撞到鱼嘴尖部时自动叉开,沿鱼嘴边缘洄流。飞沙堰因为形状特殊,能够驱走沙土,故名。
那么,岷江两岸的民众怎么丛此岸到彼岸呢?吊桥。吊桥是用木板铺在铁索上的,粗粗的几条铁索跨江而过。桥两端立着木桩,固定铁链。麻绳绑得结结实实,作为护栏。人走在上面,心和桥一起摇摇晃晃。
岷江一望無际,奔流不息,流水的轰鸣声隔几百米都能听见。沿着堤坝、山峦,人们筑起楼阁祭祀岷江,纪念李冰。李冰做太守,只是一名普通的地方官员,却一心为民。他不仅造福于秦惠文王时代,也造福了千秋万代。我遂写了一首《游都江堰》,向李冰致敬!
“澎湃岷江水,狂放自奔流。远山一带痕,临崖起层楼。清浊飞沙堰,伏龙宝瓶口。昔日李太守,福泽利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