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军博物馆馆藏文物探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传奇经历

2017-04-25刘大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驱逐舰海军

刘大平

[摘要]“济南舰”是我国自行研制,也是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1971年正式加入我国海军战斗序列,2007年在近百名水兵的注视下正式退役,进入青岛海军博物馆。这艘承载着中国海军成长历史的驱逐舰,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济南舰 驱逐舰 海军

“济南舰”是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由我国自行研制。“济南舰”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开发,并于1971年正式加入我国海军战斗序列。所谓驱逐舰,指的是以导弹、鱼雷、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可配备直升机,主要担任巡逻、侦察、保交、破交、布雷、扫雷等辅助性战斗任务。2007年11月13日,这艘具有重大研究意义、为我国海军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舰艇,在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保密工作后,正式退役并被青岛海军博物馆收纳。这艘为我国海军服役长达36年的舰艇,在服役期间,完成了1000多项实验任务,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国防现代化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因此,这艘海舰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光辉历史与传奇经历。

1.“济南舰”的建造缘起

“济南舰”的建造计划可以追溯到1957年,时任海军司令的萧劲光陪同彭德怀参加苏联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节日庆典。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穷村庄里。1921年与刘少奇一起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次年进入苏联红军学校,随后加入共产党。这次来到前苏联,他也拜会了自己当年的同学。在交谈中,他发现世界海军正在朝着原子化、导弹化方向发展。回到北京,他立即召集海军常委成员讨论,并向彭德怀提交了报告,提出向苏联学习新式导弹、火箭的制作方法,停止建造落后的舰艇。这份报告随后被送到周恩来、毛泽东的手上并受到了重视。几经努力,最终与苏联政府达成了协议,苏方同意提供常规动力潜艇与导弹快艇的技术支持。

然而,好景不长,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撤走来华全部专家,国产舰艇的目标也随之搁置下来,然而党中央认为研制驱逐舰的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其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一些周边的设备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并决定先行研制主机、主炮、舰用炮弹与特殊钢材。直到1968年三五计划开始,导弹驱逐舰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并于次年正式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在周恩来与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下,我国开始了“济南舰”的研制工作。

2.“济南舰”的建成与服役

第一艘驱逐舰由701研究所,也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负责,经过反复的论证与研究,最终确定了驱逐舰的总体方案。设定这艘舰艇最大排水量为3000t,并据此建成了最长达132m,最宽为12.8m,主桅高29m,其主要的武器装备包括十二管2500反潜火箭发射器2座,双联装130mm平高两用火炮1座、25ram高炮4座,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架2座,并配备了声呐、雷达等通讯设备以及指挥控制系统。这艘舰艇的设备基本都是国内自行开发与研制,共计使用原材料700多种、配套设备1000多项,仅为舰艇而新研制的设备就有100余种,由国内上百家工厂和研究所联合研制,在专业技术方面做出了多项的创新和攻关,克服了许多领域的困难。

经过近两年的组装与建造,1970年舰艇正式完工,刘子庚成为首任舰长。刘子庚原为从前苏联购买的“长春舰”的舰长。接到通知的刘子庚心情十分激动,并立即安排人员催接设备。在零下40度的严寒条件下,机电部门的3名官兵来到哈尔滨。不料,运送主机的火车还没有开出多远,便因故障而抛锚。负责押运的几人为了保障主机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取暖,围着4节车厢整整跑了一天一夜。随后,火车继续出发,只是没走几站,又发生了故障。就这样走走停停,用了将近8天的时间,终于将主机顺利送到了船厂。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常常为了催要图纸和仪器、接管装备四处奔波。

3.“济南舰”的试验与改进

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组装完成的驱逐舰终于下水了。只是,驱逐舰的下水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由于这是我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驱逐舰,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因此,不断地进行实验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实验中有一些是相当危险的。在一次高速倒车试验中,机舱中传出了奇怪的声音,随后舱体内部充满了大量雾气,原来是蒸汽阀门发生了破裂。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和损失,负责锅炉区的队长孙洪考当机立断,顶着高达300度的高压蒸汽,徒手将正在喷气的滚烫阀门关闭,而自己却被严重烫伤。

在高速试航实验结束后,舰长刘子庚发现“济南舰”的震动十分明显,这对舰艇在海战中的战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船员的提醒下,刘子庚找到了当时被派到造船廠劳动的留美教授钱令犀,请他帮忙查看。钱令犀教授认真地检查了每一个舱室,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钱教授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舰体的钢板强度不足,而舰艇中的机器功率大,与钢板并不匹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经过船员的努力,他们从内部对舰体进行了加固,使得震动大大减轻。

经过一次次试验,“济南舰”终于自由地航行在大海之上。然而,“济南舰”的建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海军作战理念的不断革新,“济南舰”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改变。从博物馆的馆藏来看,位于驾驶室最左侧有一个综合战术显控台,这套设备有着非常宽大的显示屏、成排的键盘,与周围的电子管设备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从这套设备的配置与功能来看,它应该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仪器,如声呐、火炮和深弹射击指挥仪等设备标明了出厂时间为198355 1984年间,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适应任务需要,“济南舰”还进行了舰载直升机的着舰训练。由此可见,“济南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将新设备、新工艺用于舰艇的改进上,尽管有些设备在现在看来还有很多的不足,然而作为我国第一艘驱逐舰来讲,“济南舰”为后续的舰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据统计,“济南舰”的航行轨迹遍布渤海、东海和南海,出色地完成了一千多项的试验任务,获得近三百万的试验数据,被称为“国防现代化装备实验的开路先锋”。

4.“济南舰”的荣耀与激励

“济南舰”的赫赫战功获得了国家的肯定和高度关注。1973年,叶剑英元帅亲自登上了军舰,并观看军舰的导弹试射。随后叶帅将视察情况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并建议将其进行定型、配套、定点,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济南导弹驱逐舰走向了定型批产。

1979年,邓小平同志登上了“济南舰”,并随舰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海防视察,视察结束后,邓小平提笔写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这十八个大字,激励海军将士们为中国海军走向世界一流而努力。

1983年,“济南舰”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一等功称号,并且接待过朝鲜等十余个国家高级军事代表团的访问。

1995年,“济南舰”在“神威-95”的演习中,江泽民同志对济南舰进行了检阅。此次检阅“济南舰”获得了党中央的肯定。

“济南舰”上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不管有多么不舍,他们必须要不断前行,留下来的是优良的传统和不怕吃苦、顽强奋斗的精神。在保卫南沙群岛利益的战斗中,船员们靠肩挑手提,硬是將重达十吨的物资从舰艇上运到几百米外的指定位置上,他们常常是在齐胸深的海水中连续搬运好几个小时。还有一次执行巡逻任务时,船员由于高温和长期无法用淡水洗澡,许多人都患上了皮炎。随后蔬菜供应的中断更是让大家面临着危险,无奈之下只好含着维生素片、吃着霉变的米饭度日。正是不怕吃苦、顽强奋斗的精神,支持着官兵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执行任务,不断出现在抗险救灾的现场。他们被称为“大海飞来的崇明鸟”,先后获得全国全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

5.结语

“济南舰”从提出建造到正式退役,经历了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英明领导,见证了无数优秀的技术人员的筚路蓝缕,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船员们的希望。曾几何时,帝国主义入侵中华,落后的军事让我们饱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保卫自己,正是这样的决心,造就了最初的“济南舰”。曾几何时,闭关自守,妄自尊大,让我们失去了危机感,失去了与世界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走得更远,正是这样的眼光,促使着“济南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如今,威名赫赫的“济南舰”已经出现在了海军博物馆里。它的出现,使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艘传奇的舰艇,也使人们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自强,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驱逐舰;到后来的自立,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再到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远航。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中国到世界,“济南舰”尽管已经阔别大海,却在保卫祖国万里海疆的丰功伟绩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猜你喜欢

驱逐舰海军
101舰之雷霆万钧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图解军舰 英国45型驱逐舰
中国“最强驱逐舰”下水引热议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