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工文质 冲澹中和一柄臣字款乾隆宫廷小折扇

2017-04-25Dingshan

收藏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照御制折扇

□ 丁 山 Ding shan

精工文质 冲澹中和一柄臣字款乾隆宫廷小折扇

□ 丁 山 Ding shan

这是一柄纵11.8、宽0.9、展开约18厘米的袖珍型小折扇。折起来比一只雪茄还小,展开来也只有手掌般大小。其扇骨以黄竹为之,大骨与扇面相连部分镂雕连续的梅花图案;素骨部分为抹圆工艺—合拢后扇柄手执部分呈圆柱体,“和尚头”则饰玳瑁并卯接。此扇做工极考究,古玩行习惯称之为“造办处工”,即出身于显赫的清宫造办处。

折扇正面为一幅水墨山水画,显然是秉承“四王”一脉,惟勾勒渲染极精细。右下角款识为“臣澄敬写”,并钤白文“臣澄”小方印。

澄即张若澄,字镜壑,又字链雪,号款花庐主人,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礼部侍郎衔。其祖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父乃有清一代地位最尊崇之汉族名臣张廷玉。其兄张若霭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传胪。后兄弟二人皆以书画供内廷。

张若澄善花卉、山水。花卉法周之勉,故宫有其《塞花二十四种图册》等;山水则由王石谷上溯元四家。其官爵虽远不及乃兄,但书画造诣却在其兄之上。

扇背面泥金,楷书写乾隆御制诗二首。其《花影》曰:“花散清荫傍砌移,半疏半密影迟迟。鹊飞空自周三匝,鹪羽应难借一枝。轻护锦苔方掩映,低临文石更参差。香红竞逞寻常事,那比风前月下姿。”诗为仄声起首句不入韵之七律正体,不惟工稳,单论写花之影,也算贴切且格调不俗了。另一首《草色》虽亦工致,但意境上实不似这首《花影》,可见这位乾隆皇上一生成诗四万余,有上佳之作,也不乏平庸得紧的。末尾处款识为“臣张照敬书”,钤白文“张照”小方章。

张照,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松江娄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进士,乾隆时官至刑部尚书。张照应该算著名的剧作家,但实则是以书画供奉内廷。其字由董其昌而入颜鲁公,间写米元章,被奉为清季馆阁体第一人。乾隆曾赋诗赞曰:“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认为他是王羲之以来最伟大的书家,可谓推崇备至。而其又善行草,常为乾隆代笔,但较乾隆真笔明显浑厚而富骨力。代表作如大字行草写韩愈《石鼓歌》,刻石见在北京孔庙大成门前廊西侧,乾隆御笔《石鼓序》刻碑相对垂于东侧,应为有清一代除帝王之外,唯一能于京师文庙树石垂作的书家。该原作曾入《石渠宝笈》,流散海外后,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时为藏家吴群以9000余万港元竞得。

张照于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逝于奔丧途中,谥号文敏,与元初赵孟頫、明代董其昌以及后来的钱维城同。今故宫仍藏有其一些力作,但据金运昌查证,这类乾隆时的小折扇故宫中尚有所藏,惟张照所书扇面皆于晚清至民国间遗失,如今连一柄都没有了。由于张文敏公于清季声名甚隆,故传世之旧仿品颇多,真迹除宫廷旧藏,国内各大博物馆亦罕见。自上世纪90年代有艺术品拍卖以来,无争议拍品仅数件而已,似此等小楷,更为笔者所仅见。

所以,在古代艺术品中,煌煌巨制固然使人敬仰,而精巧的小品亦同样令人赞叹,譬如本文介绍的这件袖珍艺术品—扇骨的做工和扇面的绘画、书法,无一不精,或称三绝,似亦不过。

(责任编辑:木子)

面:纸本 水墨 山水

背:泥金 楷书 御制诗

背:泥金楷书御制诗

猜你喜欢

张照御制折扇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给黑洞拍张照
给黑洞拍张照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不喜欢拍照
折扇应用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