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前的特色五分钟
2017-04-25姚云庆
姚云庆
下课铃的敲响,并不代表这一节课的结束。学生们有的会利用课后时间对课上的内容进行反刍和巩固,有的要解决个人需求,也有人会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那么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很快地融入课堂氛围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会在我的语文课上安排特色五分钟。
这五分钟,可以让学生从上一节课的余味中走脱出来,更好更快地进行学科转换,进入语文的环境。
当然,我认为,特色五分钟还有其他的作用。
一、就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要完成这五分钟的表演,必然会做相应的准备。这准备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搜集、筛选、分析。进行演讲的要写演讲稿;分享美文的要说推荐理由;点评时事的则不仅要关注时事,更要对时事有深入地思考。这一过程,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2.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现在很多小孩是能写不能说、不会说、不敢说。有些人在课上回答问题时都可能支支吾吾、声细如蚊,所以站在讲台前的这五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难熬的。要在五分鐘内完整而完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考验。毕竟这五分钟是对他们的神态、声音、普通话、表达内容的完整性等等的全面考量,这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必会有所提升。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3.分析鉴赏能力的提升
一个同学在台前讲,其他的同学在下面听。叶圣陶先生说过:“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他们在听的同时要对台前同学所讲的内容进行鉴赏和甄别。听完之后要进行即兴点评,这又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这些对学生整体的鉴赏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这五分钟的时间总体来讲是比较轻松欢快的,很多学生表示意犹未尽,总感觉时间过得快,这说明学生能从这五分钟时间内有所收获,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乐趣。学习是要以兴趣为导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相应提高了。
二、就老师而言,可以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
特色五分钟,不仅考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对老师业务水平的一大挑战。对每一个五分钟要有宏观调控,每一次学生的表演结束后,老师要关注其他同学的点评,还要及时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指导,这些就需要老师不断地钻研,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这五分钟还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这又体现了老师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教学机智。
在进行特色五分钟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不要过于单一
固定于一种特定的形式会让学生渐渐地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走过场。特色五分钟的内容是多样的。演讲辩论、背诵强化、故事分享、美文欣赏、时事点评、个人展示、名人推荐等等都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可以以半个月或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多种形式轮番的进行,这样能让学生保有新鲜感、积极性。
2.要对内容进行宏观调控
老师要对学生所讲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导,把控内容的总方向,不可放任自流。要对每一阶段的内容进行提前设计,整体规划,让学生们有的放矢,有目标的进行准备,做到外松内紧。每一轮每一个同学所讲的内容尽可能的做到不重复,即使素材雷同,也要在观点上有区别。
对于表演时间也要进行把控,五分钟的时间并不是定值,可以有些微的伸缩,但不能把五分钟变成半节课甚至是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喜悦感是有了,可课堂的主体却没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3.要注重点评和反馈
无论是台下的同学还是老师,都要对台前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同学的点评可能就会变成思想和观点的争锋,这就需要老师注重氛围的把控和调节,做到活泼而严肃。老师的点评也要注意中肯无偏私,还要以褒扬为主。在每一阶段结束后,老师还要对这一阶段同学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指出问题,逐步完善。并且做好记录和跟踪,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要注重资源的积累和反馈。五分钟的过程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台前同学精心准备的内容应成为大家的资源,要集大家的智慧,达到1+1>2的效果。切忌流于形式,只有热闹而无实质,让五分钟的时间虚度。
4.要关注全体,不能一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高中生都有要表现的欲望,老师不能因为一些学生的成绩或平时的表现就有意的忽略他们,要注重教学的公平性。
5.要做到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特色五分钟比较难在短期内看出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可能我们有时会因效果不大、课时较紧等原因偶尔中停一段时间,看似无关紧要,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喜欢语文又怕语文,很多人无法在语文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总显得有些支离破碎,这就不再赘述了。特色五分钟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彰显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提升他们全方位的能力。老师也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愉悦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五分钟的时间虽短,可如果能善用这五分钟,我们也能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