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老子》,德润人生

2017-04-25金美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国学

金美萃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直到今日她的魅力仍经久不衰。同经典为朋,与圣贤为友,可以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开阔胸襟。先秦诸子的思想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意蕴丰富,道理深刻,对我们完善人格,人生处世,修身养性有莫大帮助。

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校把诵读中华经典作为让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选取国学经典中的某些篇章,编辑成校本课程,利用语文早读、语文课前十分钟及课间跑步操的机会让学生诵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许多人生大道理。德篇第一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以为自己无德,所以他是真正有德的人;而本身自己没有德的人,却担心、害怕自己失去德,所以说他是无德的。”这也就是“大方无隅,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道理。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其核心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万物之自然”对万事万物没有贪欲心,天下便自然达到穩定、安乐,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我们不要去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那样只会使人太累。正可谓五色令人目盲。苏轼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子认为一些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会拖累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应该抛弃它们,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还说:“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的人才能常常满足。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应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也是顺应自然的一个表现。也就是重视基础,量变的积累会达到质变。地基不牢能盖高楼吗?这对我们学习、工作都非常有用。

所以,高二第一学期,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诵读经典《道德经》。考虑到《道德经》中的文句和老子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而我们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方面还离经典很远,所以我主要强调反复诵读,偶尔也会做些点拨,但都力求最简,希望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有所感悟。读了一学期后,还真收获不少。

接触《道德经》半年了,起初读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并且觉得读它很浪费时间,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并不是很认真地去读。慢慢地觉得与其抵触它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它,所以抱着“不知道有没有用处,但至少不会有害处”的态度,选择了坚持每天诵读。

一个人在幽静的环境中细细品味《道德经》的魅力,慢慢地开始觉得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份寄托,把心安静的放在那里,累了,有条回去的路,有个休息的地方。不需要刻意理解那些文字,读得多,就懂了。就像《道德经》中的一些话,何必一定要理解它,等到我们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开始依赖它,当时懂与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它的时候,我们会为拥有这样的文化而骄傲,为有这样智慧的祖先而自豪。更重要的是,读它让我们有种与古人谋的感觉。

总之,《道德经》给我的启示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看开一切,放宽心境;控制欲望,有张有弛;秉承文化,发扬历史。(张一帆)

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明白了孝悌的真谛。

中华民族是一个德、孝都盛行的礼仪之邦,有卧冰求鲤德孝行,有孔融让梨的德行,到处充满了孝行,到处是德的行为。

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却从不向我们索取什么,只是默默付出,从来不图回报。我想,作为子女,我们最起码应该赡养父母,给予父母家的温馨,让父母舒适平静的度过晚年。

如果全世界我们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时光荏苒,但愿在《德道经》的陶冶之下,我们都可以“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孝,总是流着泪的赞歌。

孝,总是建立起幸福的殿堂。(张丽艳)

学生的只言片语,使我感动和震惊,没想到每天微不足道的十分钟,可以收到这样的奇效!这可能正是流传千年的古代经典所展示出的独特魅力吧!“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

活在世俗中,太多的牵涉与羁绊使得原本丰盈的生命变得日渐憔悴。过多的追求变成了贪婪的奢求,奢求得到一切,却不知失去的更多。欲望就像海水一样,越喝越渴。既然人生得失难测,祸福无常,何妨如老子般豁达洒脱一些,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如果对所有的失去都耿耿于怀,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超荷,我们最终就会因负载过重而颓然倒地。我们要以一种从容的心态面对万事万物。昼夜交替,四季轮换,从容的心态始终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处世为人之道,亦是道德之精髓也。

老子的智慧,历久弥新,影响深远。老子的智慧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神妙,是“和光同尘”“知雄守雌”的辩证法,是“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人格境界,是“无为而治”的事业成就。洗手焚香,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接受老子文化的熏陶,让道德的光芒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道德经老子国学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垂”改成“掉”,好不好?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智者老子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