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7-04-25钱涌宁
钱涌宁
摘要:当前,伴随高校英语专业毕业人数的增加,外语人才的市场供求关系已出现转变,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极大。同时,我国经济与市场对外开放、接轨程度的提高,也令当前我国企业进行对外交流贸易所需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缺口加大。为此,各高校应积极进行应用型英语人才教育培养改革工作,从原本单一的语言型,向综合、多元的教育方式转变,以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提升高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导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
一、英语人才培养当前的市场需求研究
(一)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研讨
要有效掌握目前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并相应推动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首先就需要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例如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信心、就业范围意向、当前的语言实践经历、对本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做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意见。经由此类调查方式会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目前自身所掌握的语言技能表现出不自信的心理,进而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未来岗位的职业需求,对自身的就业前景产生担忧。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缺乏相应的语言知识实践机会,无法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外语实践工作中。学生均知道实践对于提升其英语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也表现出渴望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但学生自身的实践主动性较为缺乏,并未认识到目前市场与企业对其专业语言知识的要求较为分散,很多实践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利用假期机会去寻求。而学生在院校语言课程设置上则认为,部分教师存在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学生往往仅能学到固定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其与未来岗位工作实践相联系。这些调查问题都提醒高校,重视英语人才教育中的市场需求问题,需要校方与教师以市场为引导,积极进行教学思路与模式的转变与改善,为学生提供与市场职业需求相符合的教学内容。
(二)对本地企业英语人才招聘情况的分析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英语人才教育培养,就需要充分掌握市场中各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具体知识与能力需求,以此“对症下药”在市场需求指引下做教学优化改革。例如,处于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校,应积极调查、拜访本地企业,了解其在英语人才方面的招聘情况与人才聘用条件。此类港口城市的企业多从事外贸、船务等业务,因此需要贸易谈判、报关、船务代理等方面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同时相应对学生的口语水平与公文写作技巧要求较高,并且相应需要熟悉了解外贸、船务方面的具体操作与业务流程。同时,此类企业较易受到國际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前几年的金融危机至今仍给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影响。对此高校就可针对本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与市场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进。比如,鼓励学生从事基层到中西部就业,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是考研还是尽早就业或创业。以及在语言教育中对应开设与商务贸易、公文写作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打好市场所需的语言专业基础,提升其未来的市场就业竞争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改进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在市场导向下对教育理念做发展转变
1.英语人才培养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模式往往仅关注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教育传授,却因对市场需求认识的缺乏而忽视相应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人文素质不同于基础的语言专业知识技能,其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外语沟通、交际时,能否注意到不同文化下差异问题的能力,因此也会影响到学生未来在岗位上的实际语言交际成效。学生经历高校的课程教育,虽然具备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但往往因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而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价值观念、禁忌喜好等方面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在做外语交流时因缺少跨文化的思想沟通,而出现与对方在价值观念与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引发交际误会与障碍。部分高校英语毕业生即使上岗工作后,进行实际外语交流时,依然使用格式化、沉闷的交际方式,比如询问对方哪国人,是否是第一次来中国,喜欢中国的哪类美食等。不了解对方国家文化风俗、历史发展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整个外语交流进程,产生沟通障碍。为此,就需要高校英语人才教育基于当前的市场需求,转变教学思想,在课程教育中注重结合对西方国家文化、风俗、价值理念等方面的介绍,将日常外语交际中常用的打招呼方式、致歉方法、受到邀请时如何回应,以及对不同身份、辈分的对象在用语时的敬语与谦词变化,与不同国家人士交谈时的主要禁忌等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相应掌握跨文化交际下应注意到的差异问题,提升其文化素质,优化未来实际工作的交际能力。
2.英语人才培养关注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
传统高校英语人才教育机制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多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做课程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没有自身思考与探究的学习空间,进而难以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思维。而当前市场中的英语人才,由于同时会受到中西方文化、价值理念的影响,就需要其运用批判、审视的观念看待与学习。相应的也需要高校教育工作基于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做创新意识能力方面的教育培养,以逐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与辩证观念,适应未来市场岗位的就业需求。高校在具体的学生培养进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开拓与个性化培养,令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认同教师所讲知识,而需具备质疑精神,用于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做思考探究,不盲目听从,能始终带有自身的观念认知事物。同时学生也应求新求变,具备对未知事物的主动探究精神,追求问题的多方面、多角度解决方法。因此为进一步培养发展高校英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育思路。积极运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案例、直观的知识展示等手段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并且相应引导学生对现有问题做自我探究、多角度解决,鼓励学生对问题做多种答案的探寻思考活动。以此逐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令学生从单一的基础语言型人才,逐步向具备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多元型人才方向转变,优化其在市场环境下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在市场导向下对教育课程做改进优化.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可分为四类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文化与跨文化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课程四类模块。其中,高校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涵盖英语听说、写作,英汉翻译以及口译等英语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课程;而文化与跨文化课程模块则包含西方文化、英美概论、跨文化交际学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提升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依据高校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方向模块就包括英美文学、英语小说以及英语散文等外语文学方面的课程,而非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方向模块则主要涵盖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经贸方面的课程;实践课程模块则主要包含毕业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等,旨在强化学生语言实践运用与外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的实践运用课程。
虽然这四类课程模块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当前英语人才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但伴随目前英语人才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目前各企业对外语人才能力需求与本行业知识结合愈发紧密的趋势下,就需要高校依据市场导向,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改进为学生能依照自身的兴趣与就业意向,将英语专业课程与未来的职业工作联系起来展开学习。以此在高效学习期间奠定学生坚实的专业技能与行业知识基础,确保所学语言学识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例如对于有意从事语言专业学术研究的学生,在课程上就可对应选取英语+英美文学、英美文化以及语言学的课程结构,以此专門进行学生语言文学知识基础的构建教育。而对于有意未来从事传媒领域的学生,则可以在课程中相应选取英语+传媒交流、传媒文化的课程组合。至于更倾向于今后在教育行业就业的学生,则可选取英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组合等。此外,对于愿意从事经贸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在课程上可以选取英语+口译、经贸写作、国际贸易等课程组合。
但高校也往往会受到自身师资力量、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符合其自身兴趣与就业需要的课程组合。为此,就需要高校依照本院校学生目前的课程选择意向,与其他外语院校做联系与协作,以此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
结语
在市场需求与企业人才聘用标准的导向下,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正从单一的语言型人才教育方式向灵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高校对学生外语课程的教育也从原有的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向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实践技巧培养方面发展,以此逐步培养建立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专业交际能力,令其具备目前市场所需的专业语言知识技能,提升其未来的市场岗位竞争能力。